伏口“水膀”

伏口鎮(zhèn)有一道名菜叫“水膀”(方言膀音為捧),充分體現(xiàn)了“梅山蠻”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個性特點。前不久,記者慕名來到伏口鎮(zhèn),有幸品嘗了“水膀”美味,感受了原始的感官體驗,過了一把“梅山蠻”癮。

伏口屬于古梅山地區(qū),這一帶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習俗都靠人們口口相傳,無文字記載,因此伏口“水膀”源于何時已無從查考。相傳五代宋初時期,梅山峒蠻左甲首領(lǐng)扶漢陽結(jié)婚大擺婚宴時,每桌都要放上雞、魚、豬“三牲”,在準備婚宴時廚師發(fā)現(xiàn)全雞、全魚個頭小能夠擺上桌子,而全豬個頭太大無法上桌。于是廚師便選擇豬身上味道最好的后腿代替,俗稱“后膀”。豬的后大腿有嚴格的標準,必須有九斤九兩重,寓意天長地久,后人便把其稱為“九把水膀”。

最原始的伏口“水膀”的制作比較簡單,先把豬腿洗凈去毛后放進鍋里,用大火煮沸一個小時,隨后放上鹽用文火慢燉2個小時去腥出香;然后再把豬腿拿出來冷卻1個小時,這樣可以使豬皮緊縮,使豬腳口感富有彈性;最后再用大火燉,燉到湯蓋不住肉時止,出鍋時把已經(jīng)炒好的辣椒淋在上面即可。這樣燉出來的“水膀”一端上餐桌就會香氣噴噴,肉皮很有筋力,有嚼味,且肉質(zhì)酥軟,只要用筷子輕輕一夾,就可以把它分開。

伏口“水膀”在整個制作過程中,首先一定要把水放足,中間不能加水,兩次燉煮之前,火候的把握十分重要,火大了就容易把湯燒干,火小了豬腳熟不透,咬不爛。其次原材料的選用也十分重要,豬要選本地的熟食豬,豬腿越新鮮越好。

在以前的困難時期,伏口“水膀”這樣的名菜,尋常百姓平常是吃不起這“富貴菜”的,只有在過年或婚慶喜宴上才有機會一飽口福,因此,“水膀”也成了酒宴檔次高低的一個標志。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老百姓的消費水平不斷提高,伏口“水膀”不僅僅是過年、結(jié)婚等喜慶日子的一道美食,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普通百姓平常的餐桌上。其制作方法也有所改良,由原來的整只后膀烹煮改為切成大塊烹煮,使制作時間有所縮短,而且其用料也有所增加,除豬腿肉外,還要加上魔芋豆腐、雞塊、油炸豆腐、腌白辣椒等配料,這樣做成的“水膀”味道更香、更甜,一點也不油膩,讓人吃了回味無窮。

2004年,前來參加漣源市“全國詩詞之鄉(xiāng)”授牌儀式的國家、省、婁底市的詩詞名家和領(lǐng)導(dǎo)專門點名要吃這道菜,吃過后稱贊道:“伏口‘水膀’真的好吃,以后一定會聞名全國?!?011年4月,伏口“水膀”榮獲“婁底市首屆鄉(xiāng)土菜烹飪大賽”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