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切狗肉

湛江何時有狗,無法考究,但狗人共存,不可置疑。從雷州半島星羅棋市的石狗推測,狗的歷史淵緣必定很長?!榜R牛羊,雞犬東,此六畜,人所飼’,古代啟蒙教育,已向孩童灌輸狗是家畜?!拔骞蓉S登、六畜興旺’,人們稱譽的太平盛世,狗也名列其中。

遠近聞名的白切狗肉吸引了本地和外地的食客。廣州的記者也隨著游客聞名而來品吃狗肉,贊不絕口,并對這里一間規(guī)模最大的阿Q狗肉檔進行了報道

可見狗與人息息相關(guān),源遠流長。湛江人對狗具有兩重性,一方面圖騰崇拜狗,農(nóng)村鄉(xiāng)野,村頭巷口,門前塘邊,到處都有石狗蹲立,石狗作護神,保佑平安,辟邪避災(zāi),受香拜祭。根據(jù)湛江市博物館統(tǒng)計,湛江遺留的石狗有近萬只,林林總總,儀態(tài)萬千,是湛江獨有的一大景觀——石狗文化。另一方面,喜歡食狗,蔚然成風(fēng)。大小鄉(xiāng)鎮(zhèn),街頭巷尾,狗肉食肆,比比皆是。狗肉檔內(nèi),光鮮發(fā)亮的熟狗,數(shù)條掛在顯眼之處招徠顧客,盡管狗頭猙獰,狗牙列露,并不影響人們食欲。食客三五成群,圍在小桌,一盤狗肉,半瓶米酒,慢斟細酌,談天說地,別有風(fēng)味。吃得興起,甚至忘乎所以,蹲到凳上。湛江的狗肉檔有多少,誰也計不清,湛江人又建立獨具一格的食狗文化。

湛江有句俗語:“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wěn)”??梢姽啡庀阄逗蔚日T人。湛江人食狗,很獨特,喜歡白斬,熱制涼食,根據(jù)需要而斬食。食狗定要配上蒜蓉辣醬等佐料,澆上香油,這種食法,似乎很原始,全國也較罕見,但原汁原味,清嫩爽口,香而不膩,羊的嫩,兔的香,雞的鮮都集在其身上,成湛江人的口福,故白斬狗廣受歡迎,世代流傳,經(jīng)久不衰,湛江白斬狗也成了遠近聞名的傳統(tǒng)名肴。

湛江人食狗,不拘時節(jié),一年四季皆食。三伏暑天吃夏至狗,以熱壓熱:三九寒天食冬令狗,驅(qū)寒進補。湛江人食狗也很講究,“老貓嫩狗”,喜歡食鮮嫩的狗,狗中又以黑狗為佳。白斬狗的制法也很注重功夫手藝,挑選靚狗后,殺狗要放盡血,放入80度熱水浸泡數(shù)分鐘,退毛刮掙,開膛取臟,用潔布抹干血水,風(fēng)干少許,放入大鍋熬煮,水要適中,火要適度,這樣的狗肉才細膩可口,芳香襲人,味道特異。四十年前,赤坎有間老友記白斬狗肉檔,很有名氣,常常座無虛席。改革開放后,養(yǎng)狗、賣狗、運狗專業(yè)戶相繼產(chǎn)生,狗肉食檔應(yīng)運而生,有的地方甚至白斬狗肉一條街,一二十檔鱗次櫛比,食客如云,川流不息。白斬狗也登上大雅之堂,賓館茶樓都有出售。一些外地人到湛江也慕名而來,樂于一賞,享受一下湛江的食狗文化。湛江的狗肉也令一些名人偉人青睞。前國家副主席王震到湛江,總忘不了品賞湛江狗肉。1960年鄧小平、彭真、楊尚昆等中央領(lǐng)導(dǎo)視察湛江,離湛告別是狗肉宴,吃得津津有味,大贊其美。

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有載:“狗肉,可安五臟,補絕傷,輕身益氣,補胃氣,壯陽道,暖腰膝,填精髓”。現(xiàn)代科學(xué)已化驗證實,狗肉除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脂肪一般營養(yǎng)價值外,還有肌膚、鉀、鈉、氯等化合物和氨基酸,可產(chǎn)生高熱能,看來湛江人對狗肉情有獨鐘,實在慧眼獨具,難怪湛江人貪婪食狗有“賣掉棉胎食狗肉”的口頭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