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殺豬菜的起源無從考證,但滿族先民喜食豬肉卻無可辯駁。有學者稱滿族的先民為“善于養(yǎng)豬的民族”,更有文獻記載挹婁人“好養(yǎng)豕,食其肉,衣其皮,冬以豕膏涂其身,以御風寒。”而滿族的發(fā)祥地寧古塔,其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豐富的地方特產,都為寧古塔年豬菜的形成和發(fā)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寧古塔年豬菜起源于民間,最初形式為鄉(xiāng)宴,品種較單一,大多是春節(jié)前食用,被稱為年豬菜,其主要原料——豬也被稱為年豬。臘月里的鄉(xiāng)間,生活富足的一戶滿族農家,與親戚朋友一起圍坐在火坑的方桌前,享用新殺豬肉的鮮美,將分享冬閑之日、喜慶豐收之時的喜悅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做年豬菜最好用‘隔年沉’?!睂幑潘曦i菜代表性傳承人孟照發(fā)說,目前,市場上所見的豬是五月齡的,在純正的寧古塔年豬菜里,豬卻要“隔年沉”,就是豬的生長周期要在一年以上,且在宰殺前三四個月,喂黃豆、玉米等精飼料。
殺豬的刀法極其“講究”,刀的目標通常是豬心臟上方的大血管,見血大量涌出即止,不能拔刀。如進刀直中心臟,豬會很快死亡,既影響肉質,也會使豬血量減少。接下來,去毛開膛,將剔下的豬肉分塊連骨頭丟入滾沸的大鍋內烹煮。烹煮過程中,鄉(xiāng)廚會調配最具特色的菜品——“血腸”……
寧古塔年豬菜制作的基本流程為:宰殺、灌制血腸、鹵方肉、燉菜、蒸碗、佐料調制等。最原始的寧古塔年豬菜做法比較單一,只有煮、燉、炒幾種方式。食客也大多是農民,歷經數(shù)百年的傳承,已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傳統(tǒng)飲食,不僅在春節(jié)期間食用,食客身份也拓展到城鎮(zhèn)居民。到目前,正宗的寧古塔年豬菜的做法已發(fā)展為配套的宴席,除韭菜花、糖蒜、肉炒瓜子、油炸干辣椒絲等壓桌碟保留至今外,年豬菜還應有皮凍、拌綠豆芽、拌粉絲、肘花涼拼等涼菜;排骨豬心配丸子、油豆腐、凍豆腐等蒸碗;下水湯、酸菜燉白肉血腸、汆丸子湯、豆腐白菜頭湯等湯碗。食法有菜單自選,有配套成龍制成鄉(xiāng)宴,有自助,也有小鍋仔燉制,邊吃邊添等。時至今日,滿族的年豬菜已在東北三省、內蒙古乃至神州大地聞名,只是叫法有所改變,除農村依然稱之為年豬菜外,城市以及酒店已改稱為“殺豬菜”。
“到東北不吃殺豬菜,等于到北京不吃烤鴨,到天津不吃狗不理包子——白來了。”時下,越來越多的外地人,坐進東北飯館里的第一句就問這里有無地道的殺豬菜。即使本地人,如果有農村朋友邀約去吃殺豬菜,受邀者的心中也一定會被這份濃濃的鄉(xiāng)情所融化。
據(jù)介紹,經科學化驗分析,豬肉經長時間煮燉,脂肪會減少30%—50%,不飽和脂肪酸增加而膽固醇大大降低。有關資料介紹,食豬肉能養(yǎng)胃、生津、滋潤肌膚,又是很好的營養(yǎng)食品。殺豬菜越來越被認可和流傳。雖然寧古塔年豬菜不能與八大菜系相提并論,但它所使用的烹調方法種類之多,不在八大菜系之下,可謂龍江菜的重要組成部分,只可惜,真正意義上的年豬菜做法已經瀕臨失傳,很少有人會做正宗的年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