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爬犁是北極村歷史上最為重要的生產工具,它不僅用于倒套子(采伐樹木),也同時用于冬季其他運輸之用,也是最為普遍的交通工具,馬爬犁在漠河幾乎每家都有,它早已成為北極村人冬季生產生活時刻不離的運輸工具。
爬犁制作比較復雜,主體部件由爬犁挺、爬犁底、爬犁腳、爬犁蓋子、爬犁腰子、斜拉桿、橫梁、拉桿構成,附屬部件有:墊墩、爬犁翅子、倒掛子、滑圈等。
爬犁挺是馬爬犁的主體,由樺木制成,10厘米見方,長約2米,寬80~90厘米。頭部翹起成半圓型,高80厘米左右。頂部有橫梁連續(xù)。爬犁挺下由釘固定有爬犁底,爬犁底是兩片與爬犁挺同寬的長鐵板,早期由鐵匠打制而成,現(xiàn)在多用汽車廢棄的弓片子改制而成。爬犁挺上等距離鑿鉚安設爬犁腳,每側4~5個,高約20厘米,每側4個,爬犁腳上安設爬犁蓋子,爬犁蓋子為兩塊14~15厘米左右的樺木板,后面與爬犁挺后部略齊,前面大約與圓弧相抵。爬犁腰子是連接兩側爬犁挺的關鍵部件,由直徑6~7厘米的柳木制成,制法早將鮮柳木砍回,經(jīng)水煮或火燒,將其軟化,刀削至半,堿扣于兩側爬犁腳上端。一般與爬犁腳數(shù)同,兩側繞回后,重疊捆緊。為了加強彎起的爬犁頭,還要于兩側自爬犁頂與第二個爬犁腳之間各加設一根斜拉子。用于套馬的拉桿也由繩索系于第二個爬犁腳下部,拉桿上前部與下中部各有一鐵環(huán),用于套馬。
爬犁翅子一般用于拉草等散碎物,類似于車的護欄。墊墩則專用于拉圓木,材料為一根與爬犁同寬的木頭,高約30多厘米,中部砍成凹形,便于穩(wěn)妥地放上木頭。在拉6或8米原木時要帶上倒掛子,使整根木頭懸空,馬拉時可省力。倒掛子就是一張簡易的小爬犁,長約1米,寬與馬爬犁相同。由兩根削成高約30厘米寬約10厘米左右的樺木方子做挺,下面也釘有爬犁腳,前后各有一根腰子或凹槽,或鑿鉚鑲嵌于爬犁挺上,中間放置墊墩。連接馬爬犁與倒掛子的是兩根等長交叉的棕繩,棕繩之所以交叉,目的是為了轉向同步。
馬爬犁是倒套子的主要工具,所謂倒套子就是早年北極鄉(xiāng)農民上山采伐,運木頭。在倒套子時,馬爬犁頭部的橫梁上,經(jīng)??梢钥吹揭粋€環(huán)型皮套和一條一頭帶鐵鉤,另一頭為鐵環(huán)的鐵鏈。環(huán)形皮套是用來插斧子的,在行進途中或不用斧子時,可將斧子把插于皮套之中;那條鐵鏈則名叫“滑圈”,它的用途主要是在爬犁裝上木頭下山時,套在爬犁底上,起到增大摩擦,減緩下山速度的制動作用。避免因坡度大產生的巨大慣性導致溜坡等危險。
近幾年來,隨著小四輪車大量普及,馬爬犁在北極村人的生產生活中作用有所降低,但由于在冬季啟動小四輪車極不方便,因此,馬爬犁仍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旅游業(yè)的興起,乘坐馬爬犁在森林雪原中馳騁,成為北極村冬季極具特色的旅游項目,受到游人的普遍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