餅子里的山東美味,絕對香到?jīng)]話說!

山東文化旅游廳官方百家號

漫長的歲月中

勤勞的山東人

研究出了眾多富有本地特色的美食

很多還被列入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名錄

江湖上曾流傳一句話叫“大餅卷一切”

于山東人來講

餅子的魅力可不止主食這么簡單

無論煎餅、燒餅都可以用來做成美味

今天,“舌尖上的非遺”

就來盤點一些餅子里的山東味道

周村燒餅

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周村燒餅

源于漢代,成于晚清

因產(chǎn)于山東省淄博周村區(qū)而得名

來源|齊魯糧油

周村燒餅的香脆

只消吃過一次

就一定會深深印在你的記憶中

一片正宗的周村燒餅擁有

“酥、香、薄、脆”四大特點

外形圓而色黃

正面貼滿芝麻,背面酥孔羅列

薄似楊葉

拿起一疊,有唰唰響聲

如風中之白楊

吃起來,入口一嚼即碎

香滿口腹,酥脆異常

且久嚼不膩

俗稱“山東瓜拉葉子燒餅”

這樣的小吃

老少咸宜

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無窮

山東煎餅

山東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說起山東美食

就不能少了山東煎餅

明朝萬歷年間

山東人就已經(jīng)開始制作煎餅

就連明朝的“分家契約”中

都記有“鏊子一盤,煎餅二十三斤”

能被當做財產(chǎn)分家

可見煎餅的重要地位

山東煎餅有多好吃?

咱山東老鄉(xiāng)蒲松齡就對煎餅一往情深

可謂煎餅的鐵桿“粉絲

并專門寫下一篇《煎餅賦》

“圓如望月,大如銅鉦。

薄似剡溪之紙,色似黃鶴之翎”

“三五重疊,炙烤成焦,

味松酥而爽口,香四散而遠飄。”

山東煎餅怎么吃?

可以干著吃,泡著吃< /p>

但精髓還在于“卷”著吃

一張煎餅

可以包裹魚肉青蔬

可以容納酸甜苦辣

能夠卷下整個世界

組圖來源|福桃九分飽

煎餅喂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的山東人

在貧困年代

它曾經(jīng)是家家戶戶賴以生存的主食

老一輩闖關東的山東人還把它帶去東北

作為最初踏入東北的謀生手段

一張張煎餅,滋養(yǎng)了億萬山東人

賜予齊魯兒女走南闖北的膽量

也體現(xiàn)了齊魯兒女海納百川的寬厚

……

這最踏實、平凡的味道

卻是最持久的回味!

泰山驢油火燒

山東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泰山油火燒,歷史悠久

相傳漢武帝東封泰山

有食官在蒸“饃”時

依照當?shù)孛癖娭挥性趹c祝豐收時

才特意制作的貢品——“驢油火燒”的做法

也在面團中加用當?shù)禺a(chǎn)的驢油等調(diào)料

成熟的“饃餅”奉于武帝品嘗

膳畢,漢武帝龍顏大悅,拍案叫絕

一時間,“泰山驢油火燒”名揚天下

直至今日

泰山驢油火燒逐漸形成專門烤焙工具

秘配佐料,由多種粉面揉合而成

泰山驢油火燒

色澤金黃,外松內(nèi)軟,酥香味濃

橫斷面層次清晰,厚薄均勻

咸香適口,回味悠長

濱州鍋子餅

山東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鍋子餅濱州傳統(tǒng)名吃

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

傳說北宋時期為宮廷御食

金宋戰(zhàn)爭爆發(fā)

宋皇帝被俘,幼帝被迫遷都

御廚們四散流落

從此鍋子餅落戶民間

滾燙的爐火之上

一張張綿薄筋道的面餅平攤開來

一大鍋葷素搭配的餡料翻炒方罷

待餅入鍋烙熟,餡炒好拌勻

廚師便將色香俱全的餡料

裹進精致小巧的面餅卷起

再切成大小均勻的幾段,盛盤入席

組圖來源|濱州美食團

夾起一筷品嘗

初入口時松軟滑嫩,鮮而不膩

細細咀嚼,味美料足,唇齒留香

口鎮(zhèn)方火燒

濟南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作為萊蕪民間四大名吃之一的

口鎮(zhèn)方火燒已有170多年的歷史

形如其名

口鎮(zhèn)方火燒整體呈方形

四角中有兩角突出,形似古代的 庫幣

寄寓了“招財進寶”的吉祥之意

口鎮(zhèn)方火燒傳統(tǒng)手工制作技藝

主要分三步驟:

第一是和面,第二是揉制成形,第三就是燒烤

看似簡單卻內(nèi)有千秋

其間的每個細節(jié)都有嚴格要求

烤制好的火燒表面手感堅硬,但入口酥

內(nèi)里松軟可口,嚼起來筋道有力

棗莊菜煎餅

棗莊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來源|大眾網(wǎng)·棗莊

菜煎餅是棗莊地區(qū)

獨具風味的地方傳統(tǒng)小吃

菜煎餅以麥面煎餅為主料

配以二十多種蔬菜、野菜、海帶、

豆腐、粉條、雞蛋等煎烤而成

其樣式五色俱美,六味飄香

三餐均可,老少皆宜

攝影|朱華偉

菜煎餅營養(yǎng)豐富,吃起來方便快捷

既可當早點,也可作正餐

薄如單紙的面皮

再配上滿口流油的菜香

這才是最地道的棗莊味道!

石村兵圣燒餅

東營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兵圣燒餅是廣饒本地常見的地方特產(chǎn)

據(jù)說當年齊景公與晏嬰共觀渤海

孫武敬獻五香燒餅

晏嬰嘗后說

“五聲之變,不可勝聽,

五味之變,不可勝嘗。”

孫武受此啟發(fā),才創(chuàng)兵法

“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

因而,這種燒餅被推演成為歷史名吃

來源|廣饒縣文化館

兵圣燒餅原始秘方工藝,純手工制作方法

口味有咸、甜兩種

特點以“酥香薄脆”著稱

兵圣燒餅與其他地方燒餅不同之處是

用祖?zhèn)鞯臒炓觼碇谱?/p>

具有天然發(fā)酵的麥香味

它外形圓美,黃白相間

正面貼滿芝麻仁,背面酥孔羅列

入口一嚼就碎,香滿口腹

燒餅微咸,久食不厭,開人食欲

令人愛不釋手

濰坊肉火燒

濰坊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濰坊肉火燒

是每個濰縣人心中

永遠也割舍不下的故鄉(xiāng)情

“濰坊肉火燒”一般是外地人的叫法

本地人都叫老濰縣肉火燒

他鄉(xiāng)的火燒是烤的

而濰坊的肉火燒是用火燒的

是用和成泥的無煙煤

在封閉的泥土爐子里燒出來的

如此的? ??制工藝不同于其他地方

所以也就有了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味道

在濰坊,吃肉火燒必須要“燙”!

剛打出來的肉火燒膨脹的圓圓的

里面充滿了香香的熱氣

會不會吃肉火燒就體現(xiàn)在

是否趁熱把圓鼓鼓的火燒吃掉

濰坊火燒餡料多樣

韭菜雞蛋、西葫蘆肉、海帶

.....

似乎一切都可以包進火燒里

“皮酥”、“餡多”、“味正”、“真香”

這就是濰坊人對肉火燒最樸實的評價

兗州大燒餅

濟寧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兗州大燒餅

是魯西南兗州民間飲食風俗

其做法并不復雜

操作的技藝卻要求精而又精

面要發(fā)酵適中,和起面來要均勻

水分要適度,火候要精確

將面攤在石頭上

用手研抹成外厚內(nèi)薄的餅胎

抹上糖漿,用手指輕輕一彈

芝麻天女散花般粘在芯上

用刷帚把餅胎送進烤爐

燒餅烤制用木炭

木炭又分多種

有梨木、松木、棗木等

不同的木炭

烤制出的燒餅氣息也不一樣

制作好的燒餅越嚼越甜,香脆可口

乳山大喜餅

威海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抬新娘,送新娘,俯首弄眉理紅妝。

揭開喜盒相大禮,首飾喜餅一籮筐?!?/p>

這首廣泛流傳在膠東地區(qū)的民謠

反映的是傳統(tǒng)婚慶的場景

隨著時代的變遷,舊時婚俗多已消失

但結(jié)婚時制作并分發(fā)喜餅的習俗

卻在乳山沿襲至今

乳山大喜餅采用純正花生油制造

外觀大方,原料上乘,做工精良

入口香、滑、綿、軟

甜而不膩,滑而不黏

是饋贈親友的佳品

馬蹄燒餅

聊城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茌平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 “馬蹄燒餅”

是家家戶戶餐桌上不可缺的主食

馬蹄燒餅起源于博平鎮(zhèn)成莊村

相傳乾隆二十二年

南巡路過博陵縣(現(xiàn)博平鎮(zhèn))

看到滿大街金黃的燒餅

吃過后,頓覺外酥里嫩、香味十足

贊不絕口

便起名叫“馬蹄燒餅”

馬蹄燒餅的制作材料并不復雜

精選的魯西高筋小麥

甄選顆粒飽滿的芝麻

就可以制作馬蹄燒餅了

來源|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

馬蹄燒餅又名“吊爐燒餅

把做好的燒餅放在特制的“吊爐”里

下面棗木烙,上面爐子烤

燒餅呈金黃色即成

吃就要吃剛出爐的燒餅

一邊燙得直吹氣,一邊狼吞虎咽地吃

才能領會其妙處

徐家吊爐燒餅

單縣縣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徐家吊爐燒餅

始創(chuàng)于二十世紀初

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

其表面呈圓形

比正常燒餅直徑小良多

其制造精巧、用料講究

外酥里嫩,香酥適口

Hash:5675224dda0ebe6b092ab7df718014e46335b2d3

聲明:此文由 好客山東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