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引寺

接引寺

接引寺始建于唐代貞觀二十二年,位于橫山縣城東波羅鎮(zhèn),唐宣宗大中四年,一位印度僧人又將其改建,增辟石窟,塑造佛像,修建大殿,稱為石佛寺。歷宋、元、明、清不斷修葺,形成一片建筑群落。期間香火鼎盛,藝術造型高超,可與龍門石窟媲美,康熙辛酉二十年,清圣祖玄燁皇帝御架親征準噶爾,路經石佛寺,親筆題書賜名“接引寺”懸于廟門,可惜在后來的-中被毀壞。隨歷史變遷導致香火一再受損,現在所見為后來恢復。

接引寺依山而建,寺門就在省道的上方,門上匾額“接引寺”三字端莊秀致。拾階而上進大門,穿過下層庭院,再登謁圣宮,直至石佛殿,石佛是接引寺最重要的的古跡,但因年長日久,風化嚴重,佛像只能依稀辨認,但面目失卻了曾有的慈祥,倒有幾分猙獰。據說石佛是天然形成的,也不知是真是假。接引寺其余建筑均是改革開放后復建的,包括樂樓、禪樓、鐘鼓樓,以及大雄寶殿、華嚴殿等,還有道家的祖師三皇等殿,寺院還在擴建,整個建筑群氣勢恢弘,紅墻琉璃瓦,雕梁畫棟,莊嚴肅穆。寺內角落里那些斷了的碑頭碑身以及石佛殿前巨石雕成的殘余碑座,墻邊古樸的石龜無不訴說著古寺曾經的輝煌。

接引寺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唐貞觀二十二年,由高僧智遠創(chuàng)建。后天竺釋子不空三藏法師重葺,增其規(guī)模。到了宋代,西夏元昊稱帝,陜北成了宋和西夏征戰(zhàn)之地,每年二月初二李元昊親來接引寺敬香還愿以保佑其奏凱。后來他的子孫尊祖訓亦常來接引寺上香。明末李過在此建闖王碑一座。清朝時,康熙親征準噶爾在大接引寺駐蹕,親筆題寫“接引寺”牌匾,乾隆賜“慈悲千古”匾額一塊,嘉慶欽賜御用的紅綢子扯檐一塊,上 書:“奇佛一座、萬古留傳”八字。一座偏僻之地的寺院競有如此傳奇的歷史,不免讓人驚異,也對斯地有了更多的敬意。香火旺盛的接引寺見證無定河畔了-的戰(zhàn)爭,也被裹挾進戰(zhàn)亂中數次被毀,劫難來了佛門凈地也不能幸免。但毀壞的畢竟是佛像,和平時期寺院又屢屢重建,才有了今天的梵音寶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