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字碑

無字碑

泰山玉皇頂玉皇廟門前有一座高6米,寬1.2米,厚0.9米的石碑。碑頂上有石覆蓋,石色黃白,形制古樸渾厚。奇怪的是,碑上沒有一個字,因而被人稱為“泰山無字碑”。正因為它沒有留下文字,所以此碑究竟是何時、何人所立,便成為一個疑問。

有關(guān)此碑,人們曾作多種推測。明、清兩代,有不少人認(rèn)為它是秦始皇所立,立碑之意在于焚書。他們在賦詩吟詠時表述了上述看法。如明代王在晉稱:“東海長流石未枯,山靈愛寶隱元符;縱教烈焰焚經(jīng)史,致使秦碑字也無?!鼻宕』实鄹鼣嘌裕骸氨疽庥贂?,立碑故無字;雖云以身先,大是不經(jīng)事?!辈贿^,核以史實,這種看法頗難成立。據(jù)《史記·秦始皇本紀(jì)》記載,始皇二十八年(前219),秦始皇第二次出巡,與原魯國的儒生討論封禪望祭山川的事情,于是“上泰山,立石,封,祠祀。……刻所立石,其辭曰:皇帝臨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飭。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同不賓服。親巡遠(yuǎn)方黎民,登茲泰山,周覽東極”??梢?,秦始皇在泰山上所立之碑是刻有文字的,并不是無字碑。再說,焚書之舉是秦始皇在三十四年(前213)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議后施行,因而不可能在六年之前就有了焚書的計劃,并為此立無字碑。

于是,又有人提出另一種推測,認(rèn)為此碑原本是有字碑,后經(jīng)過長期的風(fēng)雨侵蝕,原有的文字被風(fēng)化剝落殆盡,以致成了無字碑。但這一看法也有問題。從現(xiàn)存的無字碑看,風(fēng)化的情況并不嚴(yán)重。而且它在宋代已被稱為無字碑,秦代所立的有字泰山碑,在宋代尚能辨認(rèn)出一百四十六字,如果無字碑也是秦代所立,那么到宋代不可能剝蝕得一字不存。

由于上述兩種說法都難以成立,又有人推測,此碑很可能是漢武帝所立。據(jù)《史記·封禪書》記載,元封元年(前110),漢武帝前往泰山封禪,“東上泰山,泰山之草木葉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巔”??梢?,漢武帝確實曾在泰山頂上立過石碑,而且史書上沒有說他曾“刻石”,因此說“無字碑”為漢武帝所立,不是沒有理由的。

清代顧炎武即在《山東考古志補(bǔ)錄·辨無字碑為漢碑》中,否定無字碑為秦碑的說法,力主無字碑系漢武帝所立。他論證說,《史記》記載秦始皇刻石,無不先言立石,后言刻石,“立”和“刻”都作了明確記載。如果秦始皇在泰山別立一座不刻文辭的無字碑,《史記》不可能不加記載。同樣,如果漢武帝在泰山立石后,又刻上文辭,《史記》、《漢書》也不可能不記載。顧炎武的看法是頗有說服力的,但人們對此說還是存有一些疑問,好大喜功的漢武帝,怎么會只立一座無字碑,而不利用這一機(jī)會在碑上刻以文辭為自己-呢?這畢竟與漢武帝的性格不太符合。顯然,在找到確鑿的證據(jù)以前,無字碑之謎還無法真正解開。

景點位置

在玉皇頂?shù)拇箝T下,登封臺的北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