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文廟

武威文廟

AAAA級旅游景區(qū)

武威文廟位于武威市涼州區(qū)崇文街。由儒學院、孔廟、文昌宮三部分組成。始建于明正統二至四年(1437-1439),后經明成化、清順治、康熙、乾隆、道光、及民國年間的重修擴建,逐成一組布局完善的建筑群,迄今已有五百余年。全國三大孔廟之一,被譽為“隴右學宮之冠”,是西北地區(qū)建筑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文廟。

中文名:武威文廟

地理位置: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崇文街43號

開放時間:全年 8:30-18:00

景點級別: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占地面積:30096 m2

著名景點:文昌宮、山門、崇圣祠、大成殿、戟門、欞星門、狀元橋

文保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威文廟“文以載道”匾額考證與賞析

武威文廟“文以載道”匾額考證與賞析

武威文廟“文以載道”匾額,用隸書題寫正文,楷書題款,背景為綠色,正文為白色,款文及四角裝飾花紋為金黃色,整體感覺文字搭配別致,色彩艷麗又不失端莊。

一、匾額書寫懸掛的時間

匾額書寫懸掛的時間是“宣統建元己酉秋季”,也就是1909年秋天。宣統(1909年-1912年2月),是清朝第十二位、清軍入關后的第十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年號。溥儀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宣統則是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最后一個年號。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溥儀登基,次年(1909年)改元"宣統"。清廷改元宣統,寓意"宣宗之統緒",指親緣血統來自清宣宗(道光帝愛新覺羅·旻寧)。

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fā),中華民國時政府與清政府代表經過南北議和后,于1912年2月9日向清政府遞送了有關清帝退位優(yōu)待條件的修正案。隆裕太后代表清廷認可了這一條件,并于2月12日以太后名義頒布了《退位詔書》,溥儀退位。根據優(yōu)待條例,"宣統"年號停止使用。

1917年6月底,在張勛的擁戴下,溥儀于7月1日第二次登基,通電全國改民國六年為宣統九年。張勛復辟召致全國反對,7月12日,段祺瑞組成討逆軍討伐,張勛的“辮子兵”戰(zhàn)敗,張勛逃入東交民巷荷蘭使館。溥儀再次宣告退位,復辟僅12天破產。

二、敬獻匾額者賈壇等人

根據題款,敬獻匾額者有十人:段寶森、趙萬清、馬振科、高仰海、宋鏡川、李瑩、高自卑、賈壇、胡應瑗、張鉞。

文廟匾額中還有一塊“斡旋文運”,是在民國十二年(1923年)高自卑書寫的。

這十個人中,目前知名度較高的當屬賈壇,在武威城區(qū)留有賈壇故居。根據賈壇的身份,尚且排在第八位,可知十人均為當時的士紳名流。

賈壇故居,建于民國19年(1930年),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居原來位于涼州區(qū)北大街中心巷34號,因城市建設需要,整體、原貌搬遷于武威六中西側。

故居南北長約40米,東西寬約30米,占地面積約1200平方米。故居為土木結構,雙套四合院。外院由街門、倒座和東西廂房組成。

故居街門面闊一間,裝板上有“望重長沙”匾額。匾額由曾任涼州知府、甘涼兵備道的王步瀛于1919年題寫。此時,王步瀛已經告老還鄉(xiāng),可見王步瀛與賈壇交情匪淺,離任后還有來往。

賈壇(1862-1941年),字杏卿,武威縣城關鎮(zhèn)人。賈壇的父親常年經商,家境富裕。賈壇兄弟三人,哥哥賈坤在光緒25年(1899年)中舉。弟弟賈垣一生從商,民國初任武威縣商會會長。相對而言,賈壇卻是大器晚成,他在1902年才中了秀才,還被封了個文林郎的頭銜,那時他已經41歲了。此后,由于賈壇在商業(yè)和社會民生方面的出色表現,民國初至民國20年,任武威縣參議會參議員,同時接替弟弟賈垣擔任武威縣商會會長。

賈壇出身于商賈之家,能書善畫,酷愛金石文物。賈壇為武威地方事業(yè)作出了許多貢獻,他創(chuàng)辦涼州實驗農場一處,并擔任農會會長,振興武威農林事業(yè);在1928-1929年武威大旱期間組織賑災濟民;為教育事業(yè)帶頭集資,以解決辦學經費;積極保護文物,先后保護了弘化公主墓志、“元亦都護高昌王世勛碑”殘碑等珍貴文物,組織維修文廟。

(資料來源:李元輝《走近武威名宅——賈壇故居》)

三、匾額書寫者王步瀛

匾額的題寫者是“賜進士出身知涼州府事,郿縣王步瀛”。如前述,王步瀛曾任涼州知府、甘涼兵備道,與賈壇關系匪淺,1919年為賈壇故居題寫了“望重長沙”的匾額。據此“文以載道”匾額可知其為陜西“郿縣”(今陜西省寶雞眉縣)人士。

王步瀛(1852-1927年),字仙洲,號白麓,晚號遯遯齋,又署息壤余生。先祖為山西洪洞縣人,明洪武初年移民時遷入陜西郿縣金渠鎮(zhèn)河底村。步瀛自幼天資聰穎,入讀之后,酷喜《四書》、《五經》,常以先哲為楷模,嚴律己身,應童試而連中附生、增生、廩生。同治十二年(1873)癸酉科拔貢,一舉由廩生升到國子監(jiān)讀書。光緒元年(1875)“乙亥科”舉人。次年(1876)“丙子科”考中二甲進士,遂任戶部河南司主事(正六品),后升員外郎(五品)。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之時,王步瀛保護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到西安避難。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以李鴻章、奕匡為代表的清廷與英、美、法、德等十一國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王步瀛隨慈禧、光緒回京后,因功升任戶部郎中、京察一等補御史。

王步瀛直言進諫,良策不僅未被采納,反而觸及了權貴,很快遭貶外調,就任常州(今江蘇常州市)知府。王步瀛在常州府清廉從政,為國為民,政績卓著,使常州大興,頗受人民贊譽。

王步瀛在御史任內,曾上疏彈劾端方之子贓官得元。端方此時恰由陜甘總督調任兩江總督,便存心報復,上奏朝廷請調王步瀛于“邊要”。于是,他由江南被貶調到西北甘肅任涼州(今甘肅武威市)知府。在涼州知府任上,還護理(兼)甘涼兵備道、西北經營務處等職,據傳共掌五顆大印,集一州軍政大權于一身。王步瀛治理涼州卓有成效,名聲斐然。

辛亥革命成功后,民國政府邀請王步瀛出任甘肅省提學使(相當今之省教育廳長)。當時年逾花甲的王步瀛,以病老為由,七上辭呈,不愿出任,以此表示忠于封建皇帝。王步瀛由涼州回到眉縣家鄉(xiāng),日與農夫為伍,安享田園樂趣,以書法、作詩、吟詠自娛教人,于民國16年(1927年)辭世。

四、“文以載道”的闡釋

郭沫若曾有言:古人說“文以載道”,用現在的話說,寫文章就是表達思想。

“文以載道”中的“載”是指裝載,引伸為闡明,“道”指道理,泛指思想?!拔囊暂d道”出自宋代周敦頤的《通書·文辭》,“文所以載道也。輪轅飾而人弗庸,徒飾也,況虛車乎?!蔽恼率堑赖妮d體,就好像車是人的載體一樣。如果車不載人,車輪和車扶手裝飾得再好也沒用。

周敦頤(1017年-1073年),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實,字茂叔,謚號元公,北宋道州營道樓田堡(今湖南道縣)人,世稱濂溪先生。

周敦頤是北宋五子(周敦頤、邵雍、張載、程顥(h%uE0o)、程頤)之一,是宋朝儒家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文學家、哲學家,著有《周元公集》《愛蓮說》《太極圖說》《通書》(后人整編進《周元公集》)。所提出的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動靜、主靜、至誠、無欲、順化等理學基本概念,為后世的理學家反復討論和發(fā)揮,構成理學范疇體系中的重要內容。

周敦頤的《愛蓮說》因為被編入中學語文課本,廣為人知,而通過對“文以載道”這塊匾額的抽絲剝繭式的研究,我們知道了“文以載道”這個成語,也是周敦頤的首創(chuàng)。

作者簡介:趙大泰,陜西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專業(yè)研究生畢業(yè),教育碩士,致力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主編出版非遺專著《涼州賢孝之“二十四孝”》《 涼州賢孝之“三十六記”》 ,發(fā)表學術論文多篇?,F供職于武威市涼州文化研究院。

轉自:涼州文化研究

武威文廟 | 天下文明

“斯文絕繼在人才?!蔽膹R正是養(yǎng)文氣之地,育人才之所。

武威,這座千年古城,既是絲綢之路的重鎮(zhèn),也曾一度是我國的三大文化中心,據說唐玄宗都曾到武威觀花燈,可見當時武威經濟文化的興盛程度。

武威文廟,這座建于明正統年間的寺廟,如今是全國保存最完整的祭孔場所之一,規(guī)模僅次于曲阜孔廟、建水文廟。

“天下文廟,惟論傳道以列位次。”可見文廟的作用是教書育人,宣揚禮制。

武威文廟被人們稱之為“隴右學宮之冠”。

大成殿是文廟的主體部分,以大成殿為中心,南為戟門、欞星門、狀元橋及泮池,北為尊經閣,西為涼州府儒學院。欞星門后面,就是戟門,此門又叫大成門,進去就是大成殿,戟門兩側是鄉(xiāng)賢、名宦祠。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這副對聯人們已經非常熟悉了,它提醒書院的學子們不能一味地讀死書,否則就會讀書死。然而,真正能夠明白其中含義的學生并不多,大部分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

到清末,儒學教育徹底和現實脫節(jié),培養(yǎng)的學生只能是手無縛雞之力,只會念之乎者也。宋代關中張載所說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宗旨早被大部分學生忘記了。不少學生都企盼著能夠考中舉人進士,然后一門心思撈官挖錢。

武威文廟內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眾多的匾額,多達44塊。保存在桂籍殿內,這些匾額涵蓋了從康熙到民國的各個歷史時期,其內容有“天下文明”、“書城不夜”、“輝增四垣”、“文明長晝”、“輝騰七曲”、“佳錄垂青”、“聚精揚紀”等,其中“天下文明”匾額是武威人牛鑒所書。牛鑒是武威人,考中二甲第四名,曾任兩江總督,是清代甘肅文人擔任過的最高職務,也是《中英南京條約》的簽訂人。

武威旅游微信現面向社會公開征稿,歡迎大家關注“武威旅游”微信,積極投稿,投稿請注明您的姓名、聯系方式,便于我們聯系。投稿有獎勵哦!

投稿郵箱:346280566@qq.com

聯系電話:0935—6985891

點擊“閱讀原文”關注 武威旅游官方微信,了解《武威市旅游產業(yè)發(fā)展獎勵補貼辦法》。

中國古代隴右地區(qū)最著名的學府——武威文廟

先后多次路經武威,這座河西走廊上的古城給我留下了很好的記憶。武威自古以來就是歷史文化名城,不僅是古“絲綢之路”必經之地,一度為北方佛教的中心,跟張掖并稱“金張掖,銀武威”。

1、

武威號稱“四朝古都”,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但是城內卻少有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究其主要原因,一是經歷了1927年大地震的洗禮(此次地震是武威歷史上破壞最嚴重的一場自然災難,除傷人成千上萬外,城內大部分古建筑被毀,包括“大衙門”、“城隍廟”、“文筆三峰”及南城門樓等);二是1928年馬廷驤反攻涼州(剛剛經歷了地震毀壞的涼州城又慘遭一場兵焚的浩劫,北城門樓就在此次事變中被焚毀);三是建國后的“大躍進”和“十年浩劫”(武威的古城墻就是在大煉鋼鐵中作了“土高爐”了)。但有一處建筑群落卻在歷次天災人禍中安然無恙,保存至今,武威文廟真是太幸運了。

2、

武威文廟,也稱圣廟、孔廟,西北第一大孔廟,是為祭祀我國春秋時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而修建的廟宇。

3、

武威文廟始建于前涼的古建筑群,歷經五百多年,里面至今保存著各種完好的匾牌,有極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及書法藝術價值。

4、

直到今天,生活在武威及周邊地區(qū)的民眾沒有不知道武威文廟的,誰家若有高考的學子,都要到武威文廟拜一拜孔圣人,沾沾靈氣,還要在狀元橋上走一遍,以求吉利。因此,每年6、7月份,文廟里通常人山人海,也算一種文化吧。

5、

6、

7、

8、雷臺公園

武威的歷史文化含量很厚重,“馬踏飛燕”,它是武威的鎮(zhèn)城之寶。其次當屬武威文廟,這里曾經是隴右最為著名的學府,素有"隴右學宮之冠"的美譽,

9、雷臺公園。

10、鳩摩羅什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