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廟姥山島景區(qū)

中廟姥山島景區(qū)

AAAA級旅游景區(qū)

姥山島位于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湖心,是湖中最大的島嶼,地處中廟鎮(zhèn)西南方向,地形橢圓,周長約四公里,面積1平方公里,海拔115米。島上三山九峰,林木蔥郁,四季常青,如青螺浮水,為八百里巢湖唯一的“湖上綠洲”。姥山島由結晶質凝灰?guī)r、安山巖等組成,為巢湖水上天然避風港和水戰(zhàn)停泊處。山地植被覆蓋率達80%以上,以黑松、毛竹、杉木、板栗林為主。山巔有古塔、古塘、古船塘。山上建有“望姑”、“虎上”、“望姥”三亭。此山四面皆水,如同一葉飄于水中。山巔的文峰塔建于崇禎四年,塔身為條石壘砌而成,高51米,七層八角,共135級。塔內磚雕佛像802尊,石匾25幅。登塔憑欄遠眺,但見水天一色,驚濤擁雪,帆影點點,鷗鷺翔集,令人心曠神怡。

姥山島位于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區(qū)境內,以其神奇、優(yōu)美和無與倫比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著稱,是巢湖旅游區(qū)的核心景區(qū),也是皖中著名旅游區(qū)。姥山島地處中廟鎮(zhèn)西南方向,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之中,地形橢園,林木蔥郁,四季常青,如青螺浮水。姥山四面皆水,如同一葉飄于水中,為八百里巢湖唯一的“湖上綠洲”,是巢湖第一勝境。相傳“陷巢州”時,焦姥為救鄉(xiāng)鄰,自己被洪水吞沒,化成了一座山,后人遂稱之為“姥山”。姥山是巢湖中最大的島嶼,距北岸中廟3.5公里,總面積1300余畝,周長約四公里,最高處海拔115米。姥山曲岸懸壁,山地險景秀,水闊天遠,身披松竹,常年青郁,如青螺浮水,蓬萊界外。島上有三山九峰,遠看三山,近瞧九峰,全島蒼松翠竹,花柳相映,果木成林,四季飄香。

姥山島由結晶質凝灰?guī)r、安山巖等組成,為巢湖水上天然避風港和水戰(zhàn)停泊處。島內山地植被覆蓋率達80%以上,以黑松、毛竹、杉木、板栗林為主,山上物產富饒,盛產枇杷、石榴、柑桔、茶葉等。姥山不僅山絕、水險,景致秀美,而且名勝古跡眾多,令人流連忘返。區(qū)內有20多處奇洞,大的能容納粹100余人,小的可藏20~30人,洞內鐘乳怪石琳瑯,十分險妙。山巔有古塔、古塘、古船塘,還建有“望姑”、“虎上”、“望姥”三亭。座著名的文峰塔,又名望兒塔,建于明崇禎四年(1631年),塔身是條石壘而成,7層8角,共135級,51米,塔內磚雕佛像802尊,李鴻章、劉銘傳等所題石匾25幅。姥山島旅游度假度假區(qū)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漁家文化于一體,為休閑度假、強身健體、電子娛樂的理想旅游目的地。

姥山島人文景觀豐富。南麓,有一天然避風良港,舊稱“南塘”,系元末抗元將領俞通海、廖永安等率水師屯寨姥山時修。山腰,望湖而建的圣妃廟,祭祀主湖女神,始建于晉朝。唐代詩人羅隱、宋代詞人姜夔均有詩詞吟詠此廟,鐫刻于廊柱上。今日,圣妃廟香客如云,熱鬧非凡。

關于巢湖中廟姥山島的傳說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個龍王的兒子外出游玩來到了巢湖,年輕的小龍王看到巢湖如此的美麗,一時興起就貪杯多飲了幾杯,不料不勝酒力卻醉倒在巢湖市街頭。此時這個當街大醉的龍王兒子,就如同西游記高老莊里的情節(jié),現(xiàn)出了原型。

一條巨大無比的大魚,就躺在巢湖的街道上。有一些膽大的市民,他們最終決定還是將此魚分食了為好。于是,很快這條魚就只剩下一些魚骨和一些脫離的魚鱗。

待到小龍王酒醒,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無法回到肉身。老龍王得知此事憤怒不已,為了查明真兇,老龍王四處走訪,最后老龍王發(fā)現(xiàn),除了一對夫婦外出捕魚不在家中,其余都是幫兇。

于是,老龍王就夜間托夢與這對漁夫,告訴他們,要將街上那條大魚魚骨和魚鱗浸泡在巢湖水中,三天三夜,如若不然必將大禍臨頭,同時也告知漁夫三天后的逃生方法。善良的漁夫一大清早就上街回魚骨和魚鱗,按照夢境所示一一照辦。

三天后的夜里,巢湖突發(fā)大水瞬間將整個巢湖淹沒。善良的漁夫似乎完全忘記了逃生的方法和時間,因此,也葬生于這次突發(fā)而來的災難之中。

為了紀念這對善良的漁夫,龍王就從水底拖出一塊用于安葬這對漁夫,因此也就形成了今天的姥山島,和巢湖的水下之城。

昭忠祠,中廟姥山島景區(qū)重要的人文景點!

作為巢湖旅游名片巢湖北岸鳳凰磯上的中廟歷來為游人覽勝之處。中廟又名“忠廟”、“圣妃廟”,因位居巢湖和合肥兩城之中而得名。

中廟始建于吳赤烏二年(公元239年),在歷史上幾經戰(zhàn)亂毀壞,至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在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的倡議下,中廟得以募捐重修,如今的中廟依然基本保持了李鴻章時代的規(guī)模。

或許不少游客還不熟悉的是,在中廟東側約200米處,還有一座古樸典雅、保存仍算完好的清末古建筑,它坐北朝南,襟巢湖面姥山,氣勢恢宏,這就是昭忠祠。

昭忠祠是清代才有,為當時紀念衛(wèi)國戰(zhàn)爭中陣亡的將士而建的廟宇或祠堂,以昭示忠良將士之意而起名。目前全國已知的昭忠祠僅有福建福州昭忠祠、遼寧營口昭忠祠、以及安徽巢湖昭忠祠三座。

和其他地方昭忠祠略顯不同的是,位于中廟的這座昭忠祠因系李鴻章為祭奠和紀念淮軍陣亡將士所建又稱淮軍祠。

昭忠祠位于中廟東側,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徽派古建筑,清光緒18年(1892年),恰逢淮軍創(chuàng)建30周年,淮軍創(chuàng)始人李鴻章已年屆70歲,他回首往事鄉(xiāng)情繾綣,俗話說“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是淮軍中無數同患難共赴死的鄉(xiāng)鄰宗親用血肉之軀,換來了他的頂戴花翎。

李鴻章上書光緒朝廷,在淮軍故里巢湖北岸的中廟古鎮(zhèn),建造一座祭祀淮軍陣亡將士的祠堂——昭忠祠。到1894年的6月,昭忠祠落成竣工。由著名桐城派大師吳汝綸抱病寫出《合肥淮軍昭忠祠記》。

巢湖淮軍昭忠祠能夠較快建成,與退休在籍和各地的淮軍將領踴躍捐贈有很大關系。以劉銘傳為例,不但捐出了數百兩銀子,還親筆撰寫了兩幅楹聯(lián)。

1982年11月,中廟昭忠祠即被當時的巢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立有保護標志石碑1塊,現(xiàn)已是省文物保護單位。

近年來,昭忠祠還修葺一新,門口的紅柱顏色鮮艷,屋檐下的門牌刻畫圖案也栩栩如生。歷經100多年,這座祠堂今日仍然面向巢湖,祭奠英魂、昭示忠誠。

今天的昭忠祠已經成為中廟姥山島景區(qū)重要的人文景點,也是一處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展現(xiàn)淮軍文化的寶貴遺產。

攝影大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