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巷子里的糕點鋪,背后藏著盛唐記憶,日產(chǎn)4000公斤不夠賣

西安巷子里的糕點鋪,背后藏著盛唐記憶,日產(chǎn)4000公斤不夠賣

“清真”是向內(nèi)的約束,不是向外的標簽。

文/易琬玉

編輯/范婷婷

在老一輩西安人的記憶里,光明巷39號鋪子的點心深入人心。老板賈保全原本是國營餐飲集團的員工,改革開放后出來單干,從一輛推車走街串巷開始,在回坊的光明巷開起了自己的第一個糕點鋪面“全盛齋”。

到如今,全盛齋在西安開了12家線下門店,車間每日平均生產(chǎn)4000公斤糕點,線上店鋪有十多萬粉絲,其中最熱銷的椰蓉酥月銷4000+,“相當于一個門店”。從小推車到品牌,清真糕點是如何出圈的?

以下是全盛齋運營經(jīng)理王一凱的自述。

從前店后宅的回坊說起

回坊和其他街道不大一樣,這里門面貼著門面,基本家家戶戶都做生意,我們家就是典型的前店后宅。

西安回坊在西安城墻內(nèi)西北區(qū)域,主要指西大街以北,北院門以西,紅埠街以南,早慈巷以東這一塊兒。回坊大約1.4平方公里,住了三萬多穆斯林。

自唐代開始,就有來自阿拉伯的穆斯林商人經(jīng)絲綢之路陸續(xù)來到長安,當時長安東西兩市的經(jīng)營者主要就是西域客商。因為清真寺是宗教活動的場所,回族長久以來都有依寺而居的居住習慣,在有了清真寺之后,穆斯林開始在長安落戶安家,形成了現(xiàn)在的回坊。

中式傳統(tǒng)的點心最早都是貢品,一是供應皇室享受,二是用于皇家祭祀。因為古時候糖很稀有,一般老百姓享受不到。后來慢慢掌握制糖技術之后,點心開始出現(xiàn)在老百姓的生活里。古代勞動人民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吃早晚兩餐,在兩餐中間用來充饑的食物就叫“點心”。

在清真點心里,有一樣叫“哈魯窊” 的,在波斯語里就是“甜食”的意思,它是一種油炸的起酥小顆粒,然后澆上糖漿,現(xiàn)在沒有人愿意吃這個東西,因為太甜了。而在以前,就是需要這么甜來補充能量。

我們店里的點心,大多都是中式點心里的酥、餅、糕這一類的。“清真”這個符號只是品牌加持,這是對自己的約束。在伊斯蘭教的教義中有一條是不可以害人,不可以自戕,這就意味著既不能害別人,也不可以害自己。所以在吃上,要吃健康佳美的食物,要選擇優(yōu)質(zhì)的食材,不摻假、不過量。“清真”對我們而言,更像是達到了一個標準,讓吃清真的人可以放心地吃,不是必須吃清真的人更不需要有顧忌。

“官禮茶食”和“嘉湖細點

周作人有寫過一篇文章,叫《南北的點心》,北方的點心歷史古,南方的歷史新,古者可能還有唐宋遺制,新的只是明朝中葉。他借用點心鋪招牌上常用的兩句話,將北方的點心稱為“官禮茶食”,南方則是“嘉湖細點”。

在他看來,北方的點心是常食的性質(zhì),南方的則是閑食。例如北方的餃子餛飩面,餡料并不考究,只用芝麻醬或炸醬一拌,饅頭也是實心的,代飯食用,吃飽就好。而在南方,別說蟹黃包干,雞肉餛飩,就是一碗三鮮湯面,也是精細鮮美的。

我們的點心偏北方特色,網(wǎng)店上有顧客評價點心偏干,其實我們一般是配著茯茶來食用的。中國人愛喝茶,《陸羽茶經(jīng)》中有提到茶會使血糖降低,所以人們在喝茶時佐以點心,使血糖升起來。

那清真點心和傳統(tǒng)的大漢民族的點心有什么區(qū)別?它其實只是口味、用料、選材上的區(qū)別,內(nèi)核的東西其實還是中式點心的文化。比方說傳統(tǒng)的點心會用到豬油,清真點心則會替換成植物油或者豆油;還有就在餡料的配方上,比如清真肉粽,用的就是牛羊肉丸子而非傳統(tǒng)的豬肉餡。

點心里有濃厚的地域特色,它也是文化一種非常有意思的表現(xiàn)形式。除了中式點心在不同地域的差異,在整體上,中式點心和西式點心也有明顯區(qū)別。

中式點心是含蓄的,是皮包餡,它把最精彩的東西包裹在里頭,即使是細點加工,它也是開一下刀口,讓人能隱隱約約地看到餡料,猶抱琵琶半遮面,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這種含蓄內(nèi)斂的文化風格。

但是西式糕點的表達是把最精彩的呈現(xiàn)在表面,比如用奶油裱花或者用新鮮的水果去裝裱,它是把最新鮮的東西都呈現(xiàn)在外,但里面就是一塊蛋糕。兩種文化的差異,造就了不同食物的性格。

中國的食物講究色香味形意養(yǎng),一道菜不僅要外在美觀、嘗之可口,還要寓意美好、食之養(yǎng)人。在中式菜譜里,見得最多的詞可能是“適量”或“少量”。中式菜肴的包容性強,只要在合適范圍內(nèi),不同的人掌勺就可以有不同的特色味道。在點心上也是如此,哪怕是同一個人制作,味道也會存在波動。

西方點心的制作則更為精細,電子秤、量杯、計時器、溫度計都得派上用場,講求標準。蛋撻是什么樣的,配料要多少克鹽,多少克糖,多少克低筋粉都是確定好的,只要按比例來調(diào)配和烘烤就能制作完成。

我們的包裝盒上只有保鮮期

我們一般不寫保質(zhì)期,只寫保鮮期,因為希望大家盡量在味道新鮮的時候享用完畢,最好是能來門店現(xiàn)吃。

車間每天生產(chǎn)的線下單量,來自各個門店頭天上報的數(shù)據(jù),要求是當天售完不留庫存。線上的訂單則是先預定后生產(chǎn),現(xiàn)在基本每天能生產(chǎn)4000公斤糕點,去年我們的營收超過了6000萬。

同樣的糕點,家家戶戶都能賣,但大家會愿意花更多的價錢購買我們,除了口味更好,還有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對背后文化的發(fā)掘。

每年的端午、中秋和春節(jié)是我們的旺季,點心承載著祝福,但它更是對中華文化的一種理解,里面有很多可以去發(fā)散的東西。比如我們經(jīng)常吃的核桃,最早叫胡桃,為什么叫胡桃?因為它不是中原的東西,就像花生、糖,這些最初都不是中原產(chǎn)的,中原有的是什么?是包容,是融會貫通的能力。

我們現(xiàn)在的四酥,椰蓉酥、豆沙酥、椒鹽酥、棗泥酥,也是延續(xù)的傳統(tǒng)。椰蓉是南方產(chǎn)的、大棗是北方特色、紅豆是東北產(chǎn)的……這也體現(xiàn)了長安的地域特點,它匯聚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優(yōu)質(zhì)東西,全國有的,它這里都有。

中華文化絕對不是排外的,而是兼容并蓄,把各方的東西弄到一起,然后把它做得很團結,這是中華文化的感染力,它就像一個飲料的基底,你可以添加不同元素,調(diào)成各種口味和顏色。

從前我們的糕點鋪只是在回坊有名,后來到整個西安,到現(xiàn)在通過線上賣到全國各地。最初的時候,其實只想著把它做成一門生意,但現(xiàn)在更想把它做成一個品牌,用清真的制作標準,傳承中式點心里的文化。

Hash:69f350f6b5491463650cb856f52241a2403988e8

聲明:此文由 芒種故事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