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原神”中的《神女劈觀》唱詞,用了哪些典故?

本 文 約 4580 字

閱 讀 需 要 12 min

游戲“原神”云堇角色正式上線后,引發(fā)了游戲玩家們的熱烈討論,而隨著糅合戲曲、傳統(tǒng)武術(shù)、中國樂等多種元素的《神女劈觀》的正式出爐,《神女劈觀》的角色動畫迅速“出圈”,甚至風靡到大洋彼岸。

《原神》劇情PV-《神女劈觀》。來源/騰訊視頻@原神

在《神女劈觀》中,最吸引眼球的當數(shù)戲曲元素,國外玩家紛紛開始了解各種中國傳統(tǒng)戲曲?!段膮R報》直接稱“原神”為“新文化符號”,新華社、中新網(wǎng)、人民日報海外版等諸多媒體都對此事給予肯定。

《神女劈觀》中,除了云堇演唱的唱段頗具京歌韻味,在填詞方面同樣出彩,唱詞中也蘊含著古色古香。

民俗志怪小說中來

中國通俗文學故事中,往往有兩個重要元素:神話、降妖除魔?!渡衽^》故事中的傳統(tǒng)味道,來源于東晉志怪小說集《搜神記》中的“李寄斬蛇”。在東越的閩中山嶺里有一條大蛇,為害一方,每年都要獻祭童女。將樂縣李誕的小女兒寄不顧父母反對、應征前往。她訪求到利劍和能與蛇纏斗的狗,最終除掉大蛇,此后“東治無復妖邪之物,其歌謠至今存焉”。

在《神女劈觀》中,小女孩申鶴自幼母親逝世,因自身“孤煞”,被父親遺棄獻祭,后力戰(zhàn)妖魔,隨仙人修行。這個降妖除魔的故事,匯戲曲、二次元于一體,可能《搜神記》的作者干寶都沒想到,千年以后的故事居然可以這樣講。

除了傳統(tǒng)民俗小說的骨架,《神女劈觀》的唱詞又分別援引了哪些典故、化用哪些成語了呢?

《神女劈觀》PV。來源/bilibili——原神

用典與意象

我們先看《神女劈觀》的唱詞——

可嘆——

秋鴻折單復難雙,癡人癡怨恨迷狂

只因那邪牲祭伏定禍殃

若非巾幗拔劍人皆命喪

凡緣朦朦仙緣滔,天倫散去絳府邀

朱絲縛絕爛柯樵,雪泥鴻跡遙

鶴歸不見昔華表,蛛絲枉結(jié)魂幡飄

因果紅塵渺渺煙消

《神女劈觀》到這里本該接近尾聲,但后面又加了一筆——

曲高未必人不識,自有知音和清詞

紅纓獵獵劍流星,直指怒潮洗海清

彼時鶴歸,茫茫天地無依靠,孤身離去

今日再會,新朋舊友坐滿堂,共聚此時

我們不妨一句句看——

秋鴻折單復難雙,癡人癡怨恨迷狂

秋鴻,顧名思義,是秋天的鴻雁,大雁為候鳥,春至北國,秋去南方,在千百年來的往返途中,常被人們引作離別之意。

白居易:“秋鴻次第過,哀猿朝夕聞?!庇秩缒铣膶W家沈約的名篇《愍衰草賦》:“秋鴻兮疏引,寒鳥兮聚飛?!痹谝郧锶諝夥珍亴懰ゲ輹r,以秋鴻增綴于賦間,秋氣的蕭殺與衰草的摧折一覽無余。

《神女劈觀》中,秋鴻與折單的共用點明了主旨——折,指代夭折、死亡?!扒秫櫿邸笨梢岳斫鉃椴∈诺纳犏Q母親,在以“悲”為開篇的情境氛圍下,秋鴻更讓申鶴的生平添了幾分悲劇色彩。

此外,上古先民對大雁還賦予“忠貞”的含義,因而古代迎親禮中有以雁為“贄”的傳統(tǒng),古代詩詞名家也喜歡借大雁抒寫愛情,如元好問名篇《摸魚兒·雁丘詞》:“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p>

所以,“秋鴻”既意抒離別,又可指代夫妻,一語雙關(guān)不露聲色,也由此引出申鶴母親病亡、父親悲痛而將女兒獻祭的故事。

《神女劈觀》PV。來源/bilibili——原神

凡緣朦朦仙緣滔,天倫散去絳府邀

“朦朦”是迷茫的意思,“凡緣朦朦”是說,申鶴在凡間前路茫茫,但受仙家“絳府”邀請,從此上山練功。

這里的“絳府”也有講究。絳,本意指一種顏色,即大紅色,但在古文字運用中,“絳”字常常與其他字連用,用以指代其余?!渡衽^》詞中的“絳府”,意指仙人居處,如吳筠《步虛詞》:“真氣溢絳府,自然思無邪?!庇忠娫鷧菢s《射的山龍瑞宮問陽明洞天洞蓋是禹穴詩》:“黃庭或秘景,絳府尚靈仙?!?/p>

“絳”除了喻指仙居,絳字組詞,往往用以表達具有威嚴抑或華美事物。

譬如“絳霄”,指的是天之極高處,如南朝梁元帝《玄覽賦》:“郁如蓬萊臨滄海,憬如昆侖之出絳霄?!蔽宕畤鴷r期,李存勖殞命之處也被稱作“絳霄殿。明代汪廷訥于《廣陵月》第三出中寫道:“神霄絳闕,麗日五云浮,開綺讌,待宸游,云和一曲倚箜篌。”神霄絳闕,指的就是華美的宮殿。

明代王逵對“絳”的化用在《蠡海錄·天文類》中有過解釋:天之色本為蒼青,稱之為“丹霄”“絳霄”,因古人觀天象以北極為基準,仰首所見者皆在北極之南,故借南方之色以為喻。

這么看來,此處對“絳府”的應用不是簡單的堆疊意象,而是借顏色喻景物。

《神女劈觀》PV。來源/bilibili——原神

????????????????????

????????????????????

朱絲縛絕爛柯樵

“朱絲”指紅繩,其實也別有洞天

淮南子·說山訓》中有:“圣人用物若用朱絲約芻狗,若為土龍以求雨?!逼c狗是古代祭祀時用草做成的狗,以“朱絲”相系,表明“朱絲”的祭祀性質(zhì)。

“爛柯樵”最早出自南朝梁代任昉《述異記》:“信安郡石室山,晉時王質(zhì)伐木至,見童子數(shù)人棋而歌,質(zhì)因聽之。童子以一物與質(zhì),如棗核,質(zhì)含之而不覺饑。俄頃,童子謂曰:‘何不去?’質(zhì)起視,斧柯盡爛。既歸,無復時人?!?/p>

《述異記》的主人公是個樵夫,在誤進仙山后,僅是下了一盤棋,回首時早已時光流轉(zhuǎn),不知人間何世,連斧頭都變成了“爛柯”?!盃€柯”寓意滄海桑田、人事皆非,劉禹錫著名的“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便是援引于此。

這里的“爛柯樵”,是以樵夫王質(zhì)下棋一事指代申鶴隨仙人留云修煉。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從“朱絲”獻祭到“爛柯”巨變,一句便把滄桑說盡。

《神女劈觀》PV。來源/bilibili——原神

雪泥鴻跡遙

“雪泥鴻跡”是對“雪泥鴻爪”這一成語的化用,出自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詩:“人生到處知和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大雁在雪泥上踏過留下的爪印,被稱為“雪泥鴻跡”,比喻事情遺留的痕跡,在故事中映射著申鶴修煉前,在人間留下痕跡。

《神女劈觀》PV。來源/bilibili——原神

鶴歸不見昔華表

化用成語“鶴歸華表”,意為感嘆世事變遷。在古代宮殿、陵墓等重要的大型建筑物前面常立有石柱,被稱為“華表”。

“鶴歸華表”最早出自《搜神后記》:“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于靈虛山。後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壘壘?!旄呱蠜_天?!?/p>

丁令威學道有成,化鶴回到故鄉(xiāng)遼東,卻見物是人非,少年早已“相見不相識”。在申鶴身上也能隱約看到“鶴歸華表”的影子。

《神女劈觀》PV。來源/bilibili——原神

曲高未必人不識,自有知音和清詞

“高山流水”的典故早已聞名天下,用以比喻知音難尋,初見《列子·湯問》中——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正于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于何逃聲哉?”

琴音易彈,知音難覓,子期死后,伯牙便摔琴不彈?!渡衽^》化用這一典故,既銜接了人物設定,雖孑孓獨行,卻也并不孤單,一語雙關(guān)于無形,又可借喻《神女劈觀》的填詞。

“和清詞”中的“和”讀作第四聲,對應一唱一和。古代文人雅士在作詞時,常以同一詞牌名“一唱一和”,回應友人、抒發(fā)情感。如《賀新郎》這一詞牌名,辛棄疾和陳亮就有多次應和。先是辛棄疾作出《賀新郎·把酒長亭說》:

把酒長亭說??礈Y明、風流酷似,臥龍諸葛。

何處飛來林間鵲,蹙踏松梢微雪。

要破帽多添華發(fā)。剩水殘山無態(tài)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

兩三雁,也蕭瑟。

佳人重約還輕別。悵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

路斷車輪生四角,此地行人銷骨。

問誰使君來愁絕?鑄就而今相思錯,料當初費盡人間鐵。

長夜笛,莫吹裂。

陳亮看完此詞后,以同韻和之,辛棄疾又以同韻再作一首回應陳亮,唱和之間,表達抗金的決心。

《神女劈觀》PV。來源/bilibili——原神

直指怒濤洗海清

“洗海清”化用成語“海晏河清”。在古代,因黃河常年水濁,鮮有清時,古人以“河清”為升平的象征,被視為祥瑞,寄寓著“天下太平”的理想。北齊武成帝高湛就以“河清”年號,著名的“河清均田令”正因此得名。?????????????????????????????????

“海晏河清”這一成語也為文人廣泛應用,唐代詩人薛逢《九日曲池游眺》詩:“陌上秋風動酒旗,江頭絲竹競相追。正當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時。繡轂盡為行樂伴,艷歌皆屬太平詩。微臣幸忝頒堯歷,一望郊原愜所思?!庇秩缣拼嶅a《日中有王子賦》:“河清海晏,時和歲豐?!?/p>

“洗海清”反映的是申鶴與旅行者對抗旋渦魔神的劇情。由此看來,使用得頗為恰當。

雅俗共賞

《神女劈觀》對典故、意象的化用不勝枚舉,難能可貴的是,融入故事的場景中恰到好處,毫不違和。詞中的典故也多引自民間神話故事、志怪小說,更使《神女劈觀》的神話色彩愈發(fā)濃厚。

新譜一曲,舊意再提,游戲、二次元和傳統(tǒng)文化的碰撞精妙入神。

《神女劈觀》既有“鶴歸華表”“絳府”之陽春白雪,也有“蛛絲”“巾幗”等“老嫗能解”之下里巴人,引經(jīng)據(jù)典卻不拘于生僻字詞的堆砌辭藻、空設意象,又契合了戲詞的體例,敘事條理清晰,情節(jié)完整。這樣雅俗共賞的《神女劈觀》,一經(jīng)發(fā)布就被火速傳播,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正是“曲高未必人不識,自有知音和清詞”。

參考資料:

[1]典故詞語的理據(jù)及認知特征[J]. 唐子恒.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6)

[2]關(guān)于典故詞溯源問題的若干思考[J]. 白丁. 辭書研究. 1996(04)

[3]典故詞語的古代語言文化淵源對釋義的影響[J]. 賈廣瑞. 鴨綠江(下半月版). 2014(12)

[4]辭海[Z]. 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

END

作者 | 湘橋蓬蒿人

編輯 | 詹茜卉

校對 | 秋沙 李棟 張斌

*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讀者轉(zhuǎn)發(fā)朋友圈。

國歷好物

從古人的生活日常中

尋找中華文明的來路

↓↓↓

足不出戶暢讀

《國家人文歷史》雜志

把歷史私教裝進口袋里

“在看”的永遠18歲~

Hash:4ac2cf087bf9b21146d51cc311c4d199a25ef0d5

聲明:此文由 博物館世界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