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房小吃

牧民群眾一年四季逐水草而遷移,與這種生產(chǎn)、生活方式相適應,他們在飲食方面也有一些風味特異的小吃。這些小吃不見于攤販,不登餐廳的大雅之堂,只有親臨其境,才能享受到那奇異的口味。它的品種繁多,制作方法別致新奇,吃法粗獷豪放,尤饒情趣。由于多食羊肉,在羊腸的吃法上就有不少花樣。如氽灌腸就有五種:灌注羊血的叫血腸;填裝碎肉丁的叫肉腸;裝以面糊和油混合品的叫面腸;以羊油為主料加拌肉丁的叫油腸;填裝切碎肝臟丁的叫肝腸等。灌注血腸時,拌入食鹽,有的加點蔥末,在開水鍋中翻滾十余分鐘,即可撈出切段而食。裝肉腸的肉丁切得比較粗,并加鹽、花椒粉、生姜末等佐料,煮熟切段,食時肉嫩味鮮,不膩不塞牙,味道絕美。面腸以豆面為主(也有用白面的),加一些羊油、蔥末,調以鹽、姜粉,煮熟后切—段放在火上反復烘烤,等到皮黃脆硬時吃,餡香皮脆,十分可口。油腸以肥膩見長;肝腸以嫩軟取勝。五腸五味各有千秋,令人食后難忘。再說燒羊肝:取鮮羊肝,洗凈血水,撒上一點食鹽,用潤濕的紙包裹兩三層,丟進通紅的牛糞火中,約近半小時,紙由濕變干,由于變成焦灰,扒出剝盡表層沾染的雜屑,熱香陣陣。此時,用刀割塊、削片,蘸以姜末、鹽、胡椒粉等佐料食用,質嫩味鮮,余味無窮。此外還有做法獨特的水油餅,是把面搟成薄餅,先在開水鍋中煮熟,涂抹上已拌勻的酥油、曲拉和糖的混合物,吃時柔軟香甜;大米制的酥油蒸飯,是在洗凈的大米中拌入酥油、蕨麻、紅白糖放在碗中蒸熟,食時油香四溢,色彩斑爛;或將煮爛的蕨麻拌以酸奶或熬熱的酥油,分別制成酸奶蕨麻和酥油蕨麻;青稞粉、蕨麻、酥油調勻蒸熟切塊食用的蕨麻油糕等,不但是牧人虔誠待客的上品,也是典型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吃法,是純正的草原風味。( 西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