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攪團

攪團本是藏族面食品。藏族“少年”中唱到,“油潑辣子油潑蒜,熱熱的吃上個攪團。”形象地描繪了吃攪團的情形。武威歷史上藏漢雜處,涼州的山藥攪團,是從藏族攪團轉(zhuǎn)化而來,做法已不大相同。

涼州的山藥攪團,是將山藥洗凈并去皮,切成小方塊,放入鍋中燒煮至完全化成粉,調(diào)入適量食鹽和其他調(diào)味品,然后徐徐撒入小麥或蕎麥面粉,邊撒邊攪,順逆旋轉(zhuǎn)?!皵噲F若要好,三百六十攪?!睌嚨墓Ψ?,在做攪團時顯得尤為重要,攪動的越快越多,攪團質(zhì)量就越好,能夠使面粉迅速、均勻地融于粉化了的山藥和水之中,防止結(jié)面疙瘩。此時,火候亦很重要,需用文火,以不使攪團焦糊為宜。直到稠硬結(jié)成團狀后,停止撒面和攪動,稍捂片刻,面粉熟透,山藥攪團也就做好了,柔而有筋,軟綿可口。

山藥攪團做好后,舀進碗里,調(diào)入油潑辣子或油潑蒜泥等佐料,配以家腌酸菜,澆一點漿水,趁熱吃下,滑溜爽口,鮮香皆備,是風(fēng)味獨特的農(nóng)家美食。攪團一定要熱熱的時候吃,味道才美才足;如果稍涼,則吃起來有時會被噎,遜色多了。

山藥攪團是涼州農(nóng)村的家常便飯,四季皆宜,而冬天更為普遍。城里人偶爾也嘗嘗鮮,調(diào)劑飲食,改換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