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鹽菜

古往今來,歷史的變遷,演變出了獨具特色的風(fēng)味餐食,就像漢中的鹽菜,背后演繹著歷史文化的碰撞,也蘊含著勞動人民克服自然環(huán)境的限制,而衍生出來的聰穎智慧。

味道:海納百川食法多樣

說起鹽菜,幾乎所有的漢中本土人都知道,那是一種獨特的味道,咸而不澀,味道香濃,將蔬菜賦予了新的概念。這樣一道簡單的食品,卻“海納百川”的包容性,有常見的蔬菜制作的鹽菜,如青菜、卷心菜,豇豆、洋芋、苦瓜、蘿卜、青辣椒、豆角等;也有用山野菜制作的,如野生椿芽,魚腥草、野蔥。最為出名的算是香椿鹽菜和魚腥草鹽菜了。

鹽菜風(fēng)味獨特,南、北口感都能適宜,在上千年的歷史中,吸納南北風(fēng)味,其口感近似川味,而淡于川味。鹽菜是吃法也豐富多樣,可即食,可用菜子油炒著吃,也可以用較肥的臘肉蒸,臘肉配著咸香的鹽菜,味道好不奇妙。

文化:很重的移民文化

漢中鹽菜的盛行和發(fā)揚,以南鄭縣的黃官鹽菜最為著名。黃官鎮(zhèn)居民先祖多為明代及清初的移民,加工鹽菜為解決冬季菜食缺少之困難,那里的人們對飲食較為講究,至今仍保留著一些南方人的生活習(xí)俗,幾乎每個家里都自備有菜壇。黃官鹽菜與黃官鎮(zhèn)的地域密不可分,這里多淺山、河流,年降水量、空氣濕度均大于周邊區(qū)域,且水質(zhì)極佳,因此造就了鹽菜出現(xiàn)的前提,水資源豐富,自然植物也就茂盛繁多起來。

黃官的地域文化包含著很重的移民文化,這里的移民大多是從南方向北遷徙,生活需要新的適應(yīng)性,為了解決冬季菜食問題,便開始對鮮菜在夏、秋季加工腌制,儲存冬季食用。在當(dāng)時,農(nóng)家加工鹽菜成為風(fēng)尚,而且互相比看誰家的鹽菜更香、更可口,在女兒出嫁時也要陪嫁鹽菜。

做法:制作有長短之分

鹽菜加工原理基本一致,不同的鮮菜加工程序不一樣,配之作料也不一樣,采用自然曬干,水分沒了,但原汁與營養(yǎng)都還保留在鹽菜里。加鹽根據(jù)不同品種,分殺青、和腌制兩次,既靠鹽腌制保質(zhì),又要適當(dāng),不能太咸。

鹽菜制作有長短之分,長鹽菜不用刀切,保留蔬菜原樣,如椿芽、青菜、豇豆用棕葉綁成小把,再用準(zhǔn)備好的干荷葉包起來,入壇儲存一個月后,開壇香味四溢,吃時滋味別樣。

鹽菜制作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一是要有清澈甘甜的清洗用水,二是要有老窖匠燒制的鹽菜壇。菜壇的要求標(biāo)準(zhǔn)極嚴,不能透風(fēng),壇沿加水密封性好,壇內(nèi)不能存水,以免變質(zhì)。制作時,如遇雨天,可裝入菜壇,待天晴后再掏出來晾曬。(轉(zhuǎn)自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