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酥角

油酥角也稱“酥角饃”,是韓城飲食市場上一種很有特色的面點(diǎn)。油酥角之所以酥,之所以油,就是因?yàn)樗土枯^多。它的主料為小麥面粉和食油,輔料有芝麻、食鹽、十全大料面、酵面和堿面。

它的做法是取面粉一斤,用175克植物油和成油酥面,用溶入適量堿面的四季水揉和,再加適量酵面、食鹽和十全大料面,揉成面團(tuán),讓其餳一會兒。這個過程便是各種物質(zhì)相互融合,相互化合的過程。沒有這個充分融合、化合的過程,就很難做出香酥可口的成品。

餳好之后,將面團(tuán)再次揉搓,揪成四個等量的面團(tuán)。將小面團(tuán)搟成圓餅,先放在鏊上烙,之后十字切兩刀,成為四個相等的扇形餅。這時,將扇形餅放入上下皆有炭火的烤爐,烤至餅兩面鼓起,呈金黃色時即告成熟。

油酥角入口外脆內(nèi)酥,咀嚼時松酥可口,特別為老年人所喜食。且經(jīng)烙烤,其中的水分多已散失,所以也耐存放,鄉(xiāng)下人進(jìn)城時,許多人都要給父母買幾個,讓父母享一下口福。

做油酥角由于費(fèi)油費(fèi)事,做好并不容易,且成本較高,食用人群又不廣泛,所以過去賣烙餅的人不少,做油酥角的人卻不多。較有名氣的是北關(guān)草市街口一位姓李的師傅,他做的油酥角質(zhì)量高,名氣大,每天都是供不應(yīng)求?,F(xiàn)在長長的一條金城大街,做油酥角的也只有兩三家了。

關(guān)于油酥角,以前還流傳一個故事。說是以前在韓城古城做生意的,多是山西人。其中一位掌柜的年紀(jì)老了,還鄉(xiāng)賦閑,生意便由兒子接班打理。兒子問父親:“您老在韓城待了半輩子,你最愛吃韓城什么東西,我回來時給你捎些?!备赣H答道:“我最愛吃韓城的油酥角,你每次回來都要帶,不能忘了。”兒子于是遵照父親的叮囑,每次回家都捎帶不誤。不料有一次,竟空手而歸。父問其故,兒子說,這次回來不太順當(dāng)。上船后風(fēng)急浪大,行船一度偏離航線,攤住了(即擱淺了),于是只好在船上等機(jī)會,這樣就耽擱了一天。一天下來,肚子餓得沒辦法,只好把給您老帶的油酥角吃了。父親聽完之后說,從韓城到咱家,雖只隔一條黃河,可是隔山不算遠(yuǎn),隔河不算近,你每次回家都要坐船,說不定哪回會發(fā)生意外。萬一不能按時回家,肚子餓了怎么辦?油酥角酥耐存放,吃起來油香,吃后頂飽,我讓你帶油酥角,就是為了預(yù)防不測,這下你該明白了我的用意吧!兒子這時方恍然大悟,才知道老爸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