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有一種小吃“烏豆”,其實就是煮五香蠶豆,也叫茴香豆。據(jù)說老天津衛(wèi)“烏豆”屬天穆村的最好。也有附會的傳說:相傳,乾隆爺沿運河微服南巡,舟至天津城北穆莊子(即今“天穆村”)泊舟登岸路過一店鋪,聞香氣撲鼻,引發(fā)食欲。店家頭戴白色拜帽,笑迎來客,用荷葉托著熱氣騰騰的芽烏豆奉上。乾隆食后,贊不絕口,南巡回歸仍思之,復(fù)請店主穆氏進(jìn)宮,專司煮芽烏豆,每日早膳必食之,遂成為宮廷食品。據(jù)說這就是天津“烏豆”的源起。
也有人堅持這種煮蠶豆的名字應(yīng)寫作“捂豆”,說是此豆賣時盛在一個木盆里,上面加蓋棉套蓋,越熱越捂香味越足,故曰“捂豆”??赡艽嗽捰欣?,可是按天津話的變調(diào)規(guī)律,“捂豆”肯定還是要變成低平調(diào)的“烏豆”。以實音注字,“烏豆”不能說不是一個好選擇。
說起來這“烏豆”也不是隨便瞎起的。子弟書、鼓詞《大西廂》鶯鶯有唱詞道:“若老夫人知道了你千萬別害怕,咱們娘兒們不打這場斗毆的官司有一點太窩囊——烏豆帶面湯,破枕頭漏了一點兒糠 !”咱就承襲鶯鶯小姐的話叫它“烏豆”,這里面的“文化味兒”不更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