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都蛋菇的好吃,好到令人嫉妒,清乾隆年間,寧都號稱蛋菇王的王廚師,因為做蛋菇做得好,竟吃了官司。
話說寧都州府之地,歷來是進士任知縣知州,乾隆三十四年,竟來了個舉人。舉人大名甘玉麟,不僅姓名好、學(xué)問好,為政更好。在任期間,修堤種樹,治理水患。蓮花山富煤,山民私挖,甘知州絲毫不考慮“雞的屁”,嚴禁力止。不僅如此,山那邊是于都縣,歸贛州府管轄,甘知州繞過贛州,直接行文于都,于都竟然也遵行。甘知州還特別重視教育,生員中品行正學(xué)問高的,自己出錢鑄銀牌獎勵,銀牌上刻“讀書立品”四字。那牌子絕不濫發(fā),所以州人都很重視,得到的一定作為傳家寶傳給子孫。那甘知州是蘭溪人,蘭溪,屬今天的浙江,浙江歷來盛產(chǎn)美食家,甘知州也算一個。
知州剛來,每天公事完畢,必命師爺帶路品嘗地方美味。這師爺是職業(yè)的,原跟著前任知州,或許是有了些年紀不愿再東奔西跑,或許是愛我寧都,總之是請人推薦留了下來。師爺頗見過一些世面,做了向?qū)?,老實不客氣吃老爺?shù)陌资常粌蓚€月下來,成了習(xí)慣,每天候著聽傳喚。忽然一天,知州退堂后半天不出來,害得師爺饑腸轆轆。沒奈何進去問,說是好吃的都吃過了,還能有什么花樣?師爺說,還有一樣,保管沒吃過。知州聞言大喜,馬上讓備轎出門。師爺說且慢,先吃過了午飯再去,有一段路。飯后悠悠出了南門,走五里路到了王家曬,長亭外幾戶人家,菜畦上幾個菜農(nóng)。師爺喊過一人,對知州說,這就是蛋菇王,他做的蛋菇全州第一全球第三。蛋菇王見是官人,磕頭不已,只是不肯做菜。師爺這才說出原因,原來蛋菇王本在城里開店,生意紅火,吃蛋菇的顧客排長隊等著,等上一兩個時辰也心甘情愿,這店兩邊的同行就沒了生意。同行幾次三番要學(xué)手藝,不知是難度大還是蛋菇王不傳秘方,反正橫豎是只能學(xué)個七八分,不頂用。時間一長就就有了爛人,天天指使一些潑皮吃飯賒賬,幾個月下來,蛋菇王支持不住,告官要錢。不想上得堂來,潑皮們異口同聲指證蛋菇王在菜湯中放了罌粟,使人上癮。前任知州本來也屬賢明,只是舌頭大,味覺不怎么靈敏,覺得蛋菇不可能好吃到這種程度,一時犯戇,聽潑皮所說,就封了蛋菇店,將蛋菇王拘禁審問。后來查無實據(jù),免于追究。蛋菇王卻一怒之下,回家種菜,發(fā)誓不做蛋菇。美食知州聽了微微一笑,吩咐如何如何。結(jié)局當(dāng)然很圓滿:知州吃上了蛋菇,使壞的餐館另找地方做生意,蛋菇王收回舊欠,好店重新開張。后來的寧都,餐館相隔都較遠,或許就是為避免糾紛。只是現(xiàn)在,因為市場繁榮,食客眾多,好吃的菜紛紛開發(fā)出來,餐館鱗次櫛比,也沒聽過類似事件。
做蛋菇的主料是豬小腸和雞蛋。把雞蛋打好,摻入冷水?dāng)噭?,攪勻后灌入腸衣中。也可把蛋黃、蛋白分開攪勻,分別灌入兩根腸衣中;將腸衣兩頭扎緊,放溫水中微火煮熟后,放入冷水中冷卻,撈起切成筒狀小段待用。上桌前投入鮮湯中煮沸,因蛋液膨脹、腸衣收縮,即形成兩朵連體半圓形菇花,所以稱之為蛋菇。菇花如果割成菊花形,就叫菊花蛋菇,割成金錢形則稱金錢蛋菇。寧都俗話說:“蛋菇好吃菇難打,不懂決竅不開花。”說明其烹制確實有一定的技術(shù)要求。但怎么能好吃到使人執(zhí)迷、以致不去其他店,筆者也和那前任戇知州一樣,百思不得其解,疑心湯里放了罌粟。據(jù)說甘知州也問過蛋菇王為什么是全球第三,師爺說,天上的皇上和地上的皇上,他們的廚師應(yīng)該都會做這道菜,蛋菇王和他們沒比試過。天上的事情不知道,現(xiàn)在寧都蛋菇是國宴用菜,那國宴的師傅們是否和寧都廚師比試過呢?(謝帆云)
信息來源:今日寧都報 謝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