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肉羹湯

到閩中尤溪,游“俠天下”,觀聯(lián)合梯田,看龍門古銀杏,賞小腔戲,吃尤溪金柑,把尤溪風(fēng)情一一攬入懷中。對此,當?shù)剜l(xiāng)親可能會說,僅此還不夠。到了尤溪,得去鄉(xiāng)下農(nóng)家,喝上一碗熬制于大鍋灶的、地地道道的農(nóng)家木薯肉羹湯。

有人說,肉羹湯當屬閩南地區(qū)的有名氣,其中一大特色是拌入了鮮魚漿,增加了肉泥口感。相比之下,出自尤溪農(nóng)家的木薯肉羹湯仿佛難登大雅之堂,不僅用料、做法都極其簡單,大團大團的木薯粉漿捏團,里頭只放少許五花肉的肉丁,簡約而又粗獷。偏偏,最讓人難以忘懷的就是這尋常的鄉(xiāng)土滋味。

木薯好種,講究實惠的鄉(xiāng)親們充分利用富余的山地種上五畦十畦。冬日里,家家門前木薯成堆,經(jīng)過去皮、打漿、過濾、沉淀、晾曬等多道工序,一根根木薯變成了一顆顆白白細細的粉粒。

“因治肉者要作團而不能合,要作羹而不能膩,故用粉以牽合之。”熬制肉羹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和木薯粉團時水分的拿捏。將帶皮的五花肉切成指頭大的肉丁與木薯粉加水和在一起。不同于和面粉團的是,此時加水得格外小心,加多了會影響湯色,加少了會影響口感。油是產(chǎn)自當?shù)氐摹吧蚶舌l(xiāng)”茶籽油,加小圓蔥頭爆香,加入泉水做湯。

待湯燒沸,抓一塊飯碗大的木薯粉團,如平日采春茶般嫻熟地往鍋里小塊小塊地掰。每掰完手中的團子,就用鍋鏟順著一個方向攪動一次。待鍋中肉羹挨個兒地浮起,形狀不一,晶瑩透亮,再撒入蔥花,下鹽粒味精,即可起鍋享用了。

木薯粉不僅能填飽肚子,菜里勾芡,升華滋味,單以熱水沖調(diào),能撫心火。當然,肉羹湯好吃,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歸功于鄉(xiāng)下農(nóng)家那一口口大鍋灶。村里人的大鍋灶緊挨著墻根,用紅磚砌成長方形,灶臺中間并排放置兩口大鐵鍋,一口燒菜做飯,另一口供全家人熱水,一根煙囪直通屋頂,每到做飯時分,鄉(xiāng)村房頂炊煙裊裊。大鍋灶柴火燒得旺,大鐵鍋受熱快,燒出的菜肴滋味是當下煤氣灶、電磁爐怎么也達不到的境界。(鄭雯斌)

信息來源:福建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