濾粉,融水苗族自治縣和臨近的融安縣兩縣的特色美食之一,其中融安的濾粉口味尤佳,也是米粉中的一種。濾粉至今早已發(fā)展成為羅城地區(qū)人民的大眾食物,羅城乃至以下的鄉(xiāng)鎮(zhèn)、農(nóng)村,大家的早點、午餐經(jīng)常都離不開濾粉。鄉(xiāng)民們每在趕街圩的時候,吃一碗濾粉當(dāng)作午餐或者下午茶,似乎已經(jīng)成為一種生活的必然。
典故:
濾粉,相傳為融安縣鄉(xiāng)村農(nóng)民所創(chuàng)。清順治時代,長安鎮(zhèn)附近從粵、閩、湘、贛、黔等省遷來一批農(nóng)民,以墾荒開地,造田耕種謀生。幾十年以后,逐步擴大了耕地面積,營造了很多村落,有的農(nóng)戶富裕起來了,為改善膳食,他們研制出了濾粉,最先的方法是把大米浸泡過夜后洗凈濾干,放少量的米飯加工碓成粉末。將米粉入盆,用小量滾水合勻。再加放清水?dāng)嚢璩缮煜{。取木水瓢將底部鉆穿五個漏眼。用五個手指塞緊瓢底的漏眼,將米漿倒入木瓢內(nèi),松開五指把米漿濾入沸水鍋,用竹筷撈松,不使其粘鍋底,熟后即成圓形粉條。清代乾隆年間,融安縣大巷一帶,遭受嚴(yán)重旱災(zāi)。當(dāng)?shù)亓?xí)俗,每年立春后第五個戊日,是春社;立秋后第五個戊日,為秋社。每年春秋兩社,是農(nóng)家祭社祈年的日子,這個習(xí)慣古來有之。民間有一句俗語云:“社王不吃長江水”,每逢社日都下雨。但當(dāng)年的降雨量很小,因濾粉的方法似連綿不斷的下雨,農(nóng)民為了求神降雨,就以濾粉和酒肉祈敬“社王”。巧逢這年祭祀之后,連日傾盆大雨,使當(dāng)年獲五谷豐登。從此,不但每年的“社日”家家戶戶做濾粉祭祀“社王”,逢年過節(jié)、招待貴客也用濾粉。吃濾粉成了民間的一種風(fēng)俗。
制作方法:
原料:白大米1公斤,豬肉150克,豬骨頭250克,熟油100克,生鹽15克,醬油50克,冰糖25克,桂林豆腐乳3塊,味精1克,蔥花50克,頭菜100克,炒香芝麻粉10克。
工藝:先將豬骨頭洗凈放入鍋,加放清水500克,猛火煮滾后用溫火煲成250克的骨頭湯。將豬骨撈起后放鹽、冰糖、醬油等煮成鹵水,起入罐內(nèi),放味精調(diào)勻備用。將豬肉洗凈剁碎腌好備用。腐乳放入滾水開溶備用。蔥頭洗凈切碎備用。頭菜洗凈剁碎炒香備用。將碎肉和腐乳汁分成10碗備用。將白大米洗凈泡20分鐘,再用清水洗凈,用電動鋼砂磨加工成細(xì)嫩的米漿。制作濾粉時先將米漿調(diào)勻成稀漿,倒入鍍鋅鐵皮的濾瓢內(nèi),右手握瓢柄,左手拿底板柄,同時將濾瓢放鍋灶上,隨即將粉漿濾入沸水鍋內(nèi)。邊濾邊旋轉(zhuǎn)濾瓢至濾完,將底板的米漿刮凈,入瓢濾干凈。用竹筷撈開煮熟粉條。碗中先放小量滾粉湯撈散碎肉,撈粉入碗,用筷條拌勻熟碎肉,粉面上加放熟油鹵水,最后撒放蔥花、頭菜、芝麻粉即成。
特點
其特點為嫩滑、爽脆、香甜,味鮮,并且價格十分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