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都鰻鱺

地瀕太湖的七都盛產(chǎn)鰻鱺,其野生者被稱為"太湖人參"。

鰻鱺,身體細長如蛇,最長者可達1米有余,前端圓柱形,自1后漸側扁,尾部細小,背部呈灰黑色,腹部為灰白色或淺黃色。

鰻鱺原產(chǎn)于海中,溯游到淡水里長大,后回到海中產(chǎn)卵。每年春季,大批幼鰻成群結隊自大海進入江河口。雄鰻通常就在江河口成長,而雌鰻則逆水上溯進入江河的干、支流和與江河相通的湖泊,有的甚至跋涉數(shù)千公里到達江河的上游。它們在江河湖泊中生長、發(fā)育,晝伏夜出,喜歡弱光、穴居,具有很強的溯水能力,其潛逃能力也很強。

鰻鱺常在夜間捕食,所食有小魚、蟹、蝦、甲殼動物和水生昆蟲,也食動物1尸體,在它的食物中還能發(fā)現(xiàn)高等植物的碎屑。它的攝食強度及生長速度隨水溫升高而增強,一般以春、夏兩季為最強。

鰻魚生性好斗,有這么一個傳說。古時候,漁民們出海捕鰻魚,可回到岸邊時鰻魚幾乎都死光了。但是有一個漁民,他的船和船上的各種捕魚裝備以及盛魚的船艙與別人沒有什么不同,可他的鰻魚每次回來都是活蹦亂跳的。因此,他的鰻魚賣的價錢要高過別人許多。沒過幾年,這個漁民就成了遠近聞名的大富翁。這個人一直保守著這一秘密,直到身染重病不能出海捕魚了,才告訴了他的兒子。原來,他在裝鰻魚的船艙里,放進一些鯰魚。鰻魚和鯰魚生性好咬好斗,為了對付鯰魚的攻擊,鰻魚也1竭力反擊。在戰(zhàn)斗的狀態(tài)中,鰻魚求生的本能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所以就活了下來。而沒有放進鯰魚的鰻魚,之所以死去,是因為它們知道被捕住了,等待它們的只有死路一條,生的希望破滅了,所以在船艙里過不了多久就死掉了。漁民最后忠告他的兒子,要勇于挑戰(zhàn),只有在挑戰(zhàn)中,生命才會充滿生機和希望。

鰻鱺肉質(zhì)細嫩,含有豐富的脂肪,肉和肝的維生素A含量特別高,具有相當高的營養(yǎng)價值。鰻鱺的吃法有清蒸鰻鱺、紅燒鰻鱺,還有鰻鱺百葉包等。另外,鰻鱺的肉、骨、血、鰾等均可入藥,其肉性味甘、平,有滋補強壯之效,李時珍認為:"鰻鱺所主諸病,其功專在殺蟲去風"。入藥對治療肺結核經(jīng)久不愈而造成的身體虛弱、結核發(fā)熱、赤白帶下、風濕、骨痛、體虛等癥均有一定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