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山蠔

蠔,是我市有著悠久歷史的著名海產(chǎn)品。我市海岸線長,有廣闊的海涂供蠔生長。但蠔的生長特別,要在海水和淡水交界的地方,才容易繁殖和長肥。我市那扶聯(lián)和,深井康華,地處北海灣尾端,水質(zhì)較淡,利于繁殖蠔苗;北海灣中部的北陡沙頭涌和汶村的茭勒、五鄉(xiāng),崖門口的赤溪曹沖等地,宜于幼蠔的成長,是良好的天然蠔場。按照性質(zhì)特點,蠔可分兩種:一種叫黃蠔,也稱野生蠔;另一種是白蠔,是人工養(yǎng)殖的。這兩種蠔的肉質(zhì)無大的分別,只是蠔殼一種帶黃,一種較白;膘期也不一樣,黃蠔在農(nóng)歷五月最肥。這段時間,赤溪、廣海一事的群眾,到海邊石排上采得的黃蠔,個大肉肥,十分可口。白蠔則過了冬至以后才進入膘期。人工繁殖的蠔,一般都在冬至過后才收獲。但不論黃蠔、白蠔,都有一個共同特性,蠔肥則有粉(即蠔肚里的分泌物),反而不好吃,味中帶酸。白蠔一般養(yǎng)殖四五年便可收獲。收獲時,采蠔拿著小鐵錐,把蠔從依附石上敲下來,然后用小鐵錐把蠔殼撬開,取出蠔肉,就是鮮蠔。鮮蠔煮熟曬干,便成蠔豉。煮蠔的水經(jīng)熬過濃縮,就是蠔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