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宮殿

長沙火宮殿原是一座神廟,始建于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1826年(道光六年)神廟重修,又名"乾元宮"。建廟以后,每逢農(nóng)歷六月二十三日辦廟會,舉行隆重的祭祀,自此代代相傳,逐步形成與上海城隍廟,南京夫子廟和北京天橋一樣熱鬧非凡,獨具風味的小吃場所。 1938年"文夕"大火中,火宮殿全部建筑毀之一炬,只剩廟前一塊石碑。1941年重建神廟,過去的泥塑神像,為木質(zhì)神主牌代替?;饘m殿重建后,由神廟主事人與商販兩方協(xié)議,由商販出錢,在殿前空坪修建木架棚屋,鋪面產(chǎn)權歸神廟所有,3年之內(nèi)不收房租。遂于1942年建成木架棚屋48間,占地2200多平方米,一批各具特色的風味小吃相繼恢復和涌現(xiàn)。著名的有:姜二爹的臭豆腐、周福生的荷蘭粉,胡桂英的豬血,鄧春秀的紅燒蹄花,姜氏女的姐妹團子,張桂生的煮馓子,李子泉的神仙缽飯,羅三的米粉,陳益祥的鹵味,胡建岳的牛角餃子等。其中,尤以姜二爹的臭豆腐、姜氏女的姐妹團子、張桂生的煮馓子、李子泉的神仙缽飯、胡桂英的麻油豬血遐邇聞名,流傳至今,久盛不衰。 據(jù)有關史料記載,臭豆腐源于北京,后從湘陰傳入長沙。姜二爹12歲學藝,從師訪友,潛心鉆研,經(jīng)驗豐富,自成一家,具有鮮、香、辣和外焦內(nèi)嫩的特點,真是"聞起來臭,吃起來香"。1958年毛澤東回湘時仍惦記著火宮殿的"臭豆腐",直到一嘗才了心愿。 姐妹團子是火宮殿傳統(tǒng)風味小吃之一。20年代初由制團師傅姜立仁與兩個聰明的女兒所創(chuàng)。團子糍糯柔軟,鮮甜可口,蒸熟后團子通體透明,亭亭玉立,宛如一座座白玉雕成的小寶塔,令人愛不釋手,姐妹團子因之聲名大嗓。 火宮殿小吃群,品種多樣,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火宮殿全店經(jīng)營品種不下千種,40多個小吃品種居長沙同業(yè)之首。( 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