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黑陶

 龍山文化馳名中外,龍山黑陶是我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種文化,距今約四—五千年之久。因1928年首次發(fā)現于山東章丘龍山鎮(zhèn)城子崖而命名,龍山黑陶其精品蛋殼薄陶“黑如漆、亮如鏡、薄如紙、硬如瓷”,造型典雅,古樸大方、藝術精湛,堪稱東方藝術珍品、世界陶藝之一絕。

現生產品種主要有:器皿、人物、文具、飾品等100余個品種。

龍山黑陶,以其古樸典雅的特色和新穎別致的造型而受青睞,成為對外交往的饋贈的佳品和現代家庭收藏、擺設的藝術珍品,它不僅在藝術天地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在經濟生活中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

城子崖制陶工藝極為精湛,由于火候的掌握和制作方法不同,不僅可得不同厚度的胎壁,而且可得白、灰、紅、黑、灰紅、黑灰等十幾顏色,其中蛋殼黑陶堪稱上乘:一件高20厘米的高足杯,其胎壁僅為1—2毫米,重量只有50克,且各部位精雕有密集的幾何鏤孔,可謂技藝絕倫,故有“黑如漆、明如鏡、薄如紙、硬如瓷”的美譽。

新一代龍山黑陶在燒制工藝上,是根據當地泥質特點和古代制作方法研究產生的。具有實用、巧妙、節(jié)約的優(yōu)點。在成型制作上,主要有可塑法和注漿法兩大工藝流程。

可塑法有選料、球磨、壓濾、真空煉泥、陳腐、拉坯、干燥、修坯、壓光、刻制、磨光、干燥、燒制等17道工序,它主要用于瓶、器等型狀變化大和比較不規(guī)則的制品生產。先將精制的可塑泥塊放到成型機上拉坯成型,當干燥到一定程度時,再將坯體放到成型機上修坯、壓光,坯體含水為8—12%時,進行刻制,隨后磨光,待含水率再降至一定程度,即可裝窯燒制。

由于選料考究,做工精細,不僅器物均有鏤孔和紋飾,而且姿態(tài)萬千、品種多樣,紋飾與造型、色澤與形象和諧自然,具有高雅、簡煉、明快等特點,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