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jié),在江西婺源隨便走進(jìn)哪條村,哪戶人家,都可以看到一種顏色青綠,天然清香的特色小吃,看起來有點像中山的粉果。一問,才知道她們在包的這種叫做清明果。
說是她們,是因為男人是不參加包清明果的,只在一旁悠閑的看著。最開心的是孩子,他們圍著大人們轉(zhuǎn),玩累了吃一兩個??吹角迕鞴椭兰o(jì)念先人的時節(jié)已經(jīng)到來,早上村道上經(jīng)常看到腰別鐮刀的男人,手拿竹竿上山祭祖。
我們在一個寂靜的中午時分,走進(jìn)上曉起村的一個大戶人家,碰到女主人正在做清明果。
用一種叫野艾的野菜水煮后揉入面粉中,和糯米、秈米粉在面盤里搓好面團(tuán)。把面捏制成小酒杯狀,填入類似菜包的餡,最后捏合而成。包好后,小心的放在一竹篩上,以備蒸食。餡料也是用臘肉、豬腸、冬筍等和野艾拌好。
清明果因為主要原料野艾在清明時節(jié)長勢最旺,也最易采得,因此得名。另一種說法是此果過去用于清明時節(jié)紀(jì)念和懷念逝者。這種野艾有一種濃郁的味道,看起來像蔥,吃起來也像蔥。果皮有韌勁和嚼頭,而且不會吸收菜餡里的油,一口咬下去時,咸香滿口。他們用捏花邊與否來區(qū)分豆腐餡和蘿卜餡的清明果。我吃了一個蘿卜餡的,有點受不了那股蔥葷之味就放棄了嘗試。
回到家中,清明果最讓人懷念的不是它的味道,而是家家戶戶共同制造的節(jié)令氣氛,就像那種聚光燈一樣從老房子天井打下來的光線,既熱鬧又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