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湯圓

湯圓是寧波的著名小吃之一,也是我國的代表小吃之一,歷史十分悠久。據傳,湯圓起源于宋朝。當時各地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各種果餌做餡,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球煮在鍋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來有的地區(qū)把“浮元子”改稱元宵。與北方人不同,寧波人在春節(jié)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進湯圓的傳統(tǒng)習俗。

 說道寧波小吃和特產,大家第一個都會提到寧波湯圓,特別是對外鄉(xiāng)人提及。至于咸蟹、泥螺之類一般是寧波人自美之物,名氣遠遠沒有寧波湯圓來的大。而如今,寧波湯團寧波人提的少了,吃的也越來越少了,至于寧波湯圓非寧波人生產這樣的“新聞”早已對寧波人沒有了觸動。但最近由于“三陪”做的多,迎來送去的多了,回答寧波湯圓這個寧波“特產”的問題一多,突發(fā)奇想,寧波湯圓和寧波人有沒有什么內在的關系呢?首先,寧波湯圓外觀潔白圓潤,白顯示其正直,圓潤柔和顯示其靈活而不死板,我相信寧波人對這種潔白、正直、靈活的品性一定不會推辭。而如果有人覺得圓潤柔和就好欺負,大口將其咬開吞咽,寧波湯圓內中的豬油熱餡一定會給他以極大的教訓,寧波人不是好惹的,呵呵。外表清爽潔白的寧波湯圓的內心是烏黑的芝麻,反映出寧波幫泛舟商海的“心狠手辣”,美味寧波湯圓(11張)非有此“黑心”無法達成如此成就。真是映襯了寧波湯圓餡子不僅要黑還要黑的發(fā)亮的內涵?!昂谛摹辈⒉皇菍幉ㄉ痰赖膶C?,是商道的必然,而寧波商道的“黑心”和寧波湯圓的“黑心”的背后,都有一個共通之處,它不但黑,而且要黑的發(fā)亮,最重要的是——黑的要“甜”!這就是寧波湯圓對于寧波的重要之處吧,也是寧波幫源遠流長的所在。原來世間萬物是那么的相通,一奇。

制作方法

亦稱寧波豬油湯團。浙江傳統(tǒng)名點。主要作料為糯米、黑芝麻、豬油、白糖、桂花等。采用吊漿技法,將糯米制成不干不粘的水磨粉;再將黑芝麻熟研末,加入豬板油丁、白糖等拌成餡心;以水磨粉為皮坯,包入餡心搓圓,置沸水鍋內煮熟后,撒上少量白糖、桂花和紅綠絲即成。特點是,色白發(fā)光,糯而不粘,皮滑餡潤,滋味香甜。90年代以來,還新創(chuàng)“麻蓉湯團”、“速凍湯團”等新品種,遠銷日本和港澳地區(qū),深受歡迎。做法有點兒像包餃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團(跟做餃子時和面一樣),放置幾小時讓它“醒”透。然后把做餡的各種原料拌勻放在大碗里備用(不須像做元宵那樣切成小塊)。湯團餡含水量比元宵多。包湯團的過程也像餃子,但不用搟面杖。濕糯米粉粘性極強,只好用手揪一小團濕面,擠壓成圓片形狀。用筷子(或薄竹片狀的工具)挑一團餡放在糯米片上,再用雙手邊轉邊收口做成湯團。做得好的湯團表面光滑發(fā)亮,有的還留一個尖兒,像桃形。湯團表皮已含有足夠的水份,很粘,不易保存,最好現做現下了吃?,F在有了速凍工藝,湯團才出現在商店里。

特點

寧波湯圓以精白水磨糯米粉為皮,用豬油、白糖、黑芝麻粉為餡,湯圓皮薄而滑,白如羊脂,油光發(fā)亮,滑潤味美。

相關典故

傳說:相傳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在陽春三月,化為一位賣湯圓的老翁于西湖邊叫賣。這時許仙恰巧走過便要了一碗,一不小心,一個湯圓滾落西湖,被白蛇吞了。于是白蛇成仙,化而為人,與許仙結為夫婦。另一種傳說,1912年袁世凱篡奪革命成果,做了大總統(tǒng),他一心想當皇帝,又怕人民反對,一天到晚提心吊膽的。因為“元”和“袁”、“宵”與“消”是同音的,“袁消”有“袁世凱被消滅”之嫌,于是在1913年元宵節(jié)前,袁世凱就下令把元宵改為湯圓。這便是傳說中湯圓名稱的來歷。詩句:宋代周必大作《元宵煮浮圓子詩》:“今夕知何夕?團圓事事同。湯官尋舊味,灶婢詫新功。星燦烏云裹,珠浮濁水中。歲時編雜詠,附此說家風?!?

制作方法

原料:水磨糯米粉500克、黑芝麻50克、豬板油80克、綿白糖100克、糖桂花15 克。制法:1.黑芝麻炒熟碾碎,豬板油去膜絞碎加糖制成餡。2.水磨糯米粉加清水揉成糯米粉團,下劑,包入餡心,制成湯團。3.鍋中加水燒開,倒入湯團,改用小火煮熟,撒上糖桂花,放入碗中即成。特色:軟、糯、甜、香。

寧波湯圓行業(yè)協(xié)會

2010年5月28日,寧波湯圓行業(yè)協(xié)會召開成立信息發(fā)布會,宣告寧波湯圓行業(yè)協(xié)會正式成立。協(xié)會的下一步工作重心是申請“寧波湯圓”集體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