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烙饃

烙饃用未發(fā)酵的面烙成,厚約0.1厘米,直徑約30厘米,吃到口里,柔韌、筋軟、有嚼頭,既壓餓,以有健齒作用。烙饃是徐州民間特有的面點(diǎn),歷史悠久。徐州一直流傳著一首民謠:“圓圓小餅徑尺長(zhǎng),根根馓條黃脆香。外軟里酥餅卷馓,送與抗金英雄嘗?!?

烙饃制作的炊具是直徑尺余的鐵鏊子、一根棗核式的搟面軸、一根扁竹劈子。

烙饃的食法多種多樣,不僅可卷葷裹素,還可用蔬菜或其他餡料做成菜合。若用兩張烙饃,中間放上蔥花油鹽、雞蛋做成油饃更是美味可口。如在和面時(shí)加進(jìn)芝麻,放入糖或鹽烙成半熟的饃,放入油鍋中炸至金黃,吃起來(lái)更加香脆可口,別具風(fēng)味。用綠豆面做成烙饃,用羊肉湯或丸子湯煮饃,則是徐州一帶別具特色的吃法。

烙饃luǒ mō正宗徐州方言讀“裸摸”,諧音其實(shí)是“捋摸”(有典故)烙饃來(lái)自于江蘇徐州,烙饃作為一種源自徐州的面食,已有著2000多年的歷史了。為徐州當(dāng)?shù)夭皇翘禺a(chǎn)的特產(chǎn)。因?yàn)榻煌ū憷?,這種面食在中原地區(qū)廣為流傳,鄭州、洛陽(yáng)、安徽更有多種變形。韓信轉(zhuǎn)述婦人的“捋捋摸摸就成啦”的典故是讀音正統(tǒng)。

廣為流傳的烙饃在蘇北和皖北逐步發(fā)展為特色面食,形似煎餅,口感、材質(zhì)、制法不同,因制作簡(jiǎn)易、食用方便、易于保存,受到廣泛歡迎,是當(dāng)?shù)鼐用竦娜粘o嬍持械囊徊糠?。徐州有流傳兒歌,“圓圓小餅徑尺長(zhǎng),根根馓條黃脆香,外軟里酥餅卷馓,送與抗金英雄嘗”。

清代順治年間,方文來(lái)徐州做客時(shí),在其《北道行》中這樣寫(xiě)到徐州的烙饃:“白面調(diào)水烙為饃,黃黍雜豆炊為粥。北方最少是粳米,南人只好隨風(fēng)俗。”從這可以看出,烙饃這種民間的面點(diǎn)食品不但歷史悠久,并且久有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