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著名風景及簡介

平遙古城墻(中廣網(wǎng)記者 李志勇)
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是中國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今山西平遙縣舊稱“古陶”。明朝初年,為防御外族南擾,始建城墻,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舊墻垣基礎上重筑擴修,并全面包磚。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慶和萬歷各代進行過十次在的補修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臺。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經(jīng)平遙,而筑了四面大城樓,使城池更加壯觀。平遙城墻總周長6163米,墻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公里的平遙縣城一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城墻以內街道、鋪面、市樓保留明清形制;城墻以外稱新城。這是一座古代與現(xiàn)代建筑各成一體、交相輝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明信片的主圖再現(xiàn)了這一風采。
鳥瞰平遙古城,更令人稱奇道絕。這個呈平面方形的城墻,形如龜狀,城門六座,南北各一,東西各二。城池南門為龜頭,門外兩眼水井象征龜?shù)碾p目。北城門為龜尾,是全城的最低處,城內所有積水都要經(jīng)此流出。城池東西四座甕城,雙雙相對,上西門、下西門、上東門的甕城城門均向南開,形似龜爪前伸,唯下東門甕城的外城門徑直向東開,據(jù)說是造城時恐怕烏龜爬走,將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臺上。這個看似虛妄的傳說,閃射出古人對烏龜?shù)臉O其崇拜之情。烏龜乃長生之物,在古人心目中自然如同神靈一樣圣潔。它凝示著希冀借龜神之力,使平遙古城堅如磐石,金湯永固,安然無恙,永世長存的深刻含義。
平遙是中國境內保存完整的明清時期古代縣城的原型。1997年12月3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開的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21屆大會決定將平遙古城以古代城墻、官衙、街市、民居、寺廟作為整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它是研究中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藝術和宗教發(fā)展的實物標本。平遙古城是依據(jù)中國漢民族文化思想和建筑風格建立起來的?,F(xiàn)在城墻及城內建筑均保持著14—18世紀的歷史風貌。
國家郵政局為紀念這一中國文化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于2000年8月18日向全國發(fā)行題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平遙古城”特種郵資明信片,一套10枚,均為60分面值,發(fā)行量50萬套。圖案分別為:古城墻、鎮(zhèn)國寺、文廟大成殿、雙林寺、市樓、清虛觀、日升昌票號、明清民居、平遙社火、古城鳥瞰。這是我國第一次嘗試發(fā)行主圖與郵資圖不同的特種郵資明信片;同時尊重廣大 集郵愛好者的意愿,僅發(fā)行國內明信片資例60分一種。每張明信片以大小兩幅圖,畫龍點睛般反映了漢民族明時期城市建筑的杰出范例和特征;10張明信片組合在一起,展現(xiàn)出一幅漢民族文化、社會、經(jīng)濟及宗教發(fā)展的完整畫卷。
云岡石窟千佛壁
恒山風景旅游資源豐富:自然風光、人文景觀、英才傳說等等無不卓然成景,奇趣盎然,景色獨具魅力。左右對峙的東壁天峰嶺和西壁翠屏山,斷崖綠帶,巖層清晰,美如畫卷;兩壁之間的金龍峽,峽谷幽深,峭壁側立,石夾青天,最窄處不足三丈,歷來便為絕塞天險,交通要沖。大字嶺間的4棵迎客松,風格別致,形狀奇特,懸于石外,緊抓巖石,傲然挺立,氣勢不凡;同時,山間的果老嶺、姑嫂巖、飛石窟、還元洞、虎風口、大字灣等處,又充滿了玄奇色彩,令人流連忘返。
恒山景區(qū)內的人文景觀亦是星羅棋布,且多有傳說。北岳主廟恒宗大殿,其腳下為一座崇高的山門。山門兩側有青龍、白虎二殿。入山門,劈面103層臺階,舉目仰望,大殿崔嵬,氣勢宏大,不禁令人整襟恭行。此外,山上碧霞宮、凌云閣、斗姆官、純陽宮、太乙廟等無不見證了中國道教文化的興起與發(fā)展。
踏臨恒山之巔,群峰聳立,孤屏如削,夕陽返照,云成紫霧,猶若帷幕,擋住了塵世的喧囂,只留下了“椒原旌旗白日躍,山界樓觀蒼煙屯”浩渺美景。
懸空寺
懸空寺,位于恒山腳下,渾源縣城南五公里處的金龍峽內西巖峭壁上,距大同市65公里,為全國重點文物保持單位,是國內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自古以來,這里一直就是北岳恒山的第一奇觀。
懸空寺創(chuàng)建于北魏后期(大約為公元471至523年),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F(xiàn)存寺院建筑是明、清兩代修建后的遺物,背山面東,好似嵌于恒山上的一座精美雕刻
前人曾以“上載危巖,下臨深谷;鑿石為基,就巖起屋;結構驚險,造型奇特”的話語來概括懸空寺構建之精妙。此語果然言之甚對。懸空寺的樓閣殿宇危樓聳起,對峙而立,離地約有百尺,附于絕壁之上,著實令人驚嘆。目前,寺內共有殿宇40間,之間有棧道相連,曲折迂回,參差有致,高低錯落之間凸顯寺院布局之精密。
不僅寺院結構令人贊嘆,寺內的各式佛像也令人臣服。懸空寺內約有80余尊各式佛像,雕刻精美,比例適宜,神態(tài)感人,形體豐滿,具有極大地考古價值。最令人稱奇的是寺內三教殿,釋迦牟尼、老子、孔子塑像共居一室,耐人尋味。佛教道教、儒教始祖緣何共奉于一室,目前還是謎題。
殿樓的分布都對稱中有變化,分散中有聯(lián)絡,曲折回環(huán),虛實相生,小巧玲瓏,空間豐富,層次多變,小中見大,不覺為彈丸之地,布局緊湊,錯落相依,其布局既不同于平川寺院的中軸突出,左右對稱,也不同于山地宮觀依山勢逐步升高的格局,均依崖壁凹凸,審形度勢,順其自然,凌空而構,看上去,層疊錯落,變化微妙,使形體的組合和空間對比達到了井然有序的藝術效果。
遠望懸空寺,像一付玲瓏剔透的浮雕,鑲嵌在萬仞峭壁間,近看懸空寺,大有凌空欲飛之勢。登臨懸空寺,攀懸梯,跨飛棧,穿石窟,鉆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幾經(jīng)周折,忽上忽下,左右回旋,仰視一線青天,俯首而視,峽水長流,叮咚成曲,如置身于九天宮闕,猶如騰云皈夢。
懸空寺不僅外貌驚險,奇特、壯觀,建筑構造也頗具特色,形式豐富多彩,屋檐有單檐、重檐、三層檐,結桅構有抬梁結構、平頂結構、斗拱結構,屋頂有正脊、垂脊、戧脊、貧脊??傮w外觀,巧構宏制,重重疊疊,造成一種窟中有樓,樓中有穴,半壁樓殿半壁窟,窟連殿,殿連樓的獨特風格,它既融合了我國園林建筑藝術,又不失我國傳統(tǒng)建筑的格局。
懸空寺內現(xiàn)存的各種銅鑄、鐵鑄、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風格,體例具有早時期的特點,是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珍品。
“飛閣丹崖上,白云凡度封。蜃樓疑海上,鳥道滑云中”。古人寥寥數(shù)語就概括出了懸空寺的絕妙,令人不禁對古代的能工巧匠心生敬佩,對他們的建造技術心悅誠服。

Hash:ef737e3917233cf2d6eca77f3423fa6da70c9b97

聲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