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豫園旅游景點介紹(上海豫園旅游景點介紹圖片)

導讀:上海豫園旅游景點介紹(上海豫園旅游景點介紹圖片) 上海豫園值得去嗎? 上海豫園的來歷 上海豫園簡介 上海豫園介紹

上海豫園值得去嗎?

上海豫園值得去。

一提起豫園,盡是說不完的故事。在大多數人心目中,外灘、南京路再嗲,豫園都是無可取代的……綠蔓之下,竹椅之間,聽一聽老上海評書,看一看黑白老電影,賞一賞管樂弦音,輕搖蒲扇,鳥鳴百囀,共享蟬鳴,體驗散落在這座城市角落的弄里文化,感受那一份清靜悠閑的自在。

豫園歷史悠久,不僅是游玩的好去處,更是美食的天堂!五香豆、大白兔奶糖、梨膏糖、綠波廊點心、南翔小籠、海棠糕……這些都是揮之不去的小辰光記憶!讓人唇齒難忘的美食,深深烙印在這座城市。

上海南翔小籠包,又叫南翔小籠饅頭,源自上海嘉定區(qū)南翔鎮(zhèn)。該品素以皮薄、餡多、鹵重、味鮮而聞名,是深受國內外顧客喜愛的傳統(tǒng)風味小吃之一。

寧波湯圓店--上?!皽珗F祖師爺”,個頭大,飽含豬油,口感柔綿細潤。門口設了透明窗口,可以目睹阿娘現場捏湯團,水磨粉揉成小團,捏至簸箕狀,裝入餡芯,搓揉均勻,直到餡完全“藏”好,手法相當熟練。

上海豫園的來歷

豫園園主潘允端,是明刑部尚書潘恩之子。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潘允端以舉人應禮部會考落第,萌動建園之念,在上海城廂內城隍廟西北隅(今安仁街東的梧桐路、馬園弄一帶)家宅世春堂西的大片菜畦上“稍稍聚石鑿池,構亭藝竹”,動工造園。嘉靖四十一年,潘允端出仕外地,無暇顧及建園,其《豫園記》中說:“垂二十年,屢作屢止,未有成績?!?/p>

萬歷五年(1577年),潘允端自四川布政司解職回鄉(xiāng),便集中精力再度經營擴修此園,“每歲耕獲,盡為營治之資”,并聘請園藝名家張南陽擔任設計和疊山。此后,園越辟越大,池也越鑿越廣。萬歷末年竣工,總面積稱70余畝。全園布滿亭臺樓閣,曲徑游廊相繞,奇峰異石兀立,池沼溪流與花樹古木相掩映,規(guī)?;趾?景色旖旎。

明代中、后葉正值江南文人造園興盛時期,上海附近私家園林不下數千,而豫園“陸具嶺澗洞壑之勝,水極島灘梁渡之趣”,其景色、布局、規(guī)模足與蘇州拙政園、太倉?山園媲美,公認為“東南名園冠”。

潘允端在《豫園記》中注明“匾曰‘豫園’,取愉悅老親意也”。“豫”,有“安泰”、“平安”之意。足見潘允端建園目的是讓父母在園中安度晚年。但因時日久拖,潘恩在園剛建成時便亡故,豫園實際成為潘允端自己退隱享樂之所。潘允端常在園中設宴演戲、請仙扶乩、相面算命、祝壽祭祖、寫曲本、玩蟋蟀、放風箏、買賣古玩字畫等,甚至打罵奴婢、用枷鎖等懲罰僮仆。僧尼、相士、妓女、三教九流以及食客等頻繁出入豫園。由于長期揮霍無度,加上造園耗資,以致家業(yè)衰落。潘允端在世時,已靠賣田地、古董維持。潘允端死后,園林日益荒蕪。明末,潘氏豫園一度歸通政司參議張肇林(潘允端孫婿)。清初,豫園幾度易主,園址也被外姓分割??滴醭跄?上海一些士紳將豫園幾個廳堂改建為清和書院,堂中供奉松江知府張升衢長生祿位。書院尚未修竣,張升衢遭貶黜,隨即停工。園中亭臺傾圮參半,草滿池塘,一些地方成了菜畦,秀麗景色已成一片荒涼。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上海士紳為公共活動之需,購得城隍廟東部土地2畝余建造廟園,即靈苑,又稱東園(今內園)。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一些豪紳富商集資購買廟堂北及西北大片豫園舊地,恢復當年園林風貌。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竣工,歷時20余年。因已有“東園”,故謂西邊修復的園林為“西園”。園基原稱廣袤70余畝,據同治七年(1868年)清丈,不足37畝。

修復后的西園、東園性質上已非私家花園,成了供城邑士人鄉(xiāng)紳們集會雅玩的寺廟園林,但規(guī)模布局還依照潘氏豫園,保留了文人宅園明秀雅潔的風貌。原臨荷花池樂壽堂已頹圮,復建西園時,在原址上建起形制高大、華麗寬敞的三穗堂。

鴉片戰(zhàn)爭時,豫園? ?破壞。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農歷五月十一日,英軍從北門長驅直入,駐扎豫園和城隍廟,司令部設在湖心亭。豫園“風光如洗,泉石無色”。咸豐五年(1855年)小刀會起義失敗,清軍駐扎豫園,香雪堂、點春堂、桂花廳、得月樓、花神閣、蓮廳皆遭損毀。咸豐十年,太平軍東征,清政府請洋槍隊入城防守,豫園又作兵營,“西園石山,盡拆填池”,建造西式營房。

清嘉慶、道光年間,上海商業(yè)發(fā)展較快,一些商業(yè)行會在豫園設同業(yè)公所,作為同業(yè)間祀神、議事、宴會、游賞之處。同治七年西園劃分給各同業(yè)公所,各自籌款修復。此后園內茶樓酒館相繼興起,商販叢集,荷花西南一片空地上,一些江湖藝人,諸如相面測字、賣梨膏糖、拉洋片等在此設攤,逐漸成為固定廟市,后演變?yōu)樯虉觥9饩w元年(1875年),豫園內有豆米業(yè)、糖業(yè)、布業(yè)等21個工商行業(yè)設立公所,一些公所還設立學校,舊有古跡日趨湮沒。民國時期,豫園已被一條東西小路(今豫園路)分割成南北兩爿,古建筑破漏,面目全非,有些改建成民房,凝暉閣、清芬堂、濠樂舫、綠波廊分別成為菜館、點心鋪、茶樓。香雪堂于八一三淞滬戰(zhàn)爭被日軍焚毀,除堂前玉玲瓏假山石外,僅剩一片空地。所幸園中重要部分點春堂、三穗堂、大假山和一些亭臺樓閣、古樹名木,仍得以保存。

解放后,豫園得到妥善保護。1956年經市政府批準,撥出專款,由市文化局直接組織專門班子,聘請上海民用設計院和同濟大學建筑專家以及能工巧匠,對豫園進行了全面修復,歷時5年,投資上百萬元,修復重建被毀壞的三穗堂、玉華堂、會景樓、九獅軒等古建筑,疏浚淤塞的池塘,栽植大量樹木花草,并把豫園和內園連接起來融為一體。

修復后的豫園大門從原東面安仁街遷至園西南。除荷花池、湖心亭及九曲橋劃為園外景點外,全園有大小景點48處,大體可分成東部、西部中部以及內園等景區(qū)。豫園恢復了秀麗典雅的名園風貌。1961年9月,豫園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中外各方人士喜愛的游覽參觀娛樂場所。

豫園對外開放后,仍不斷進行修繕。1956~1961年大修時,限于當時財力物力,玉玲瓏景點雖恢復了玉華堂、會景樓等建筑,但園林仍顯得較空曠失平衡,與整個豫園幽深曲折,小中見大的特色不太和諧,加之“文化大革命”期間明代環(huán)龍橋被拆除,周圍的曲池被改建為防空洞,古園林格局遭損。1982年大假山前的湖石假山螺絲洞及萬花樓前小假山花墻出現險情,經區(qū)政府批準,拆卸險墻二處按原樣修復。同時,改變了與古園林風貌不協(xié)調的水泥路面,調整了花木布局,擴建了東園門等。共計完成大的和較大整修項目23項,零星小項目上百項。

1986年3月,區(qū)政府決定,投資600余萬元,? ??三期工程整修豫園。聘請園林專家陳從周教授及其博士生蔡達峰,參照清乾隆時期的豫園布局和江南古典園林特點,進行設計、指導。第一、二期工程主要是整修豫園東部景區(qū),包括玉玲瓏、玉華堂、會景樓、九獅軒周圍景點。這一區(qū)域歷來受破壞嚴重,修復工程較大,拆除防空洞,重建青石環(huán)龍橋,擴大水面,修建積玉假山、浣云假山、玉玲瓏照壁和百米積玉廊。一、二期工程于1987年竣工。第三期工程修復內園古戲臺。內園古戲臺因周圍居民居住,長期重門深鎖,無法對外開放。區(qū)政府在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支持下,動遷13戶居民、2家企業(yè),1987年底至1988年8月期間動工修繕古戲臺

上海豫園簡介

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黃浦區(qū)東北部,北靠福佑路,東臨安仁街,西南與老城隍廟、豫園商城相連。

知識延展:

園內樓閣參差,山石崢嶸,湖光瀲滟,素有“奇秀甲江南”之譽。

書院尚未修竣,張升衢遭貶黜,隨即停工。園中亭臺傾圮參半,草滿池塘,一些地方成了菜畦,秀麗景色已成一片荒涼。

咸豐十年,太平軍東征,清政府請洋槍隊入城防守,豫園又作兵營,“西園石山,盡拆填池”,建造西式營房。

上海豫園介紹

豫園(Yu Garden)位于上海市老城廂的東北部,北靠福佑路,東臨安仁街,西南與上海老城隍廟毗鄰[1] ,是江南古典園林,始建于明代嘉靖、萬歷年間,占地三十余畝。

園內有江南三大名石之稱的玉玲瓏、1853年小刀會起義的指揮所點春堂,園側有城隍廟及商店街等游客景點。[2]

豫園在1961年開始對公眾開放,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Hash:a9ca72db20ff755e1c0d703543860851a55242cb

聲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