糝怎么做???

你好!

糝,又叫“肉粥”,是蘭山區(qū)的一種傳統(tǒng)名吃。


一: 糝的做法:

做糝的步驟一般經(jīng)選料、制湯、成糝三步。
主要用料以肉、麥米、蔥、姜、五香粉、鹽、面粉等。

以雞糝為例,通常以300碗糝為一制作單位,需用母雞10只,麥米250克,蔥750克,姜1500克,五香粉150克,鹽750克,醬油1000克,胡椒粉150克,面粉5000克,味精120克,水及點碗用的香油、醋適量。制作時,將火燒到最大,加入雞和麥米,熬煮3至4小時,到雞煮熟時撈出,把蔥、姜、鹽、胡椒粉、五香、醬油放入盆碗中攪拌均勻,投入鍋中,開鍋后,將面粉加水調(diào)成糊狀,放入鍋內(nèi)。等到再開鍋,即大功告成啦。

喝的時候,將味精放入攪拌。在碗中放熟雞肉絲,用糝湯澆上,點上少許醬油和醋,便成了湯薄味濃的雞肉糝。有的還加進砂仁、公丁香、陳皮、肉桂、紫豆(去皮)、八角茴、小茴、玉果、廣桂、白芷、良姜、花椒等藥料,以增加溫脾健胃功能。


二: 糝的由來:

有關(guān)糝的由來有很多傳說,流傳最廣的故事有兩個。

1. 故事一:

“糝”的名字與乾隆皇帝有關(guān)。話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經(jīng)過現(xiàn)在的郯城碼頭鎮(zhèn)時,想品品當?shù)氐拿?,當?shù)氐墓賳T就把這種味道獨特的早餐獻了上來,乾隆爺一嘗,怎么從來沒喝過如此可口的東西,隨口問了一句:“這是啥(糝)?”地方官員忙點頭:“這是啥(糝),這是啥(糝)?!币虼?,天子的隨口一問就成了它現(xiàn)在的名字:糝。


2. 故事二:

東晉時,一對窮困潦倒的外地夫婦逃荒來到臨沂,當時的大書法家王羲之看到他們非常可憐,就經(jīng)常接濟他們,夫婦二人非常感動,無以為報。有一次,王羲之病了,二人覺得報恩的機會來了,就把家中留著下蛋的惟一一只母雞殺了做湯,并在湯里加了一些普通的驅(qū)寒中草藥。本想把雞煮得爛一些,可看火的丈夫睡著了,不想湯就煮了一整夜。第二天,看著煮得黑糊糊的雞湯,妻子很生氣,可家里又沒有其它東西,只好把煮“糊”的雞湯送給了王羲之。再說王羲之本來臥病在床,吃了中藥病也略有起色,但口干舌苦,沒有食欲,看著送來的雞湯,又不好意思拂了人家的一番好意,就盛上一碗嘗了嘗,沒想到這一喝,登時神情氣爽,病好了大半,一時興起,隨手提筆寫下“米參”二字,到了后來,后人就把它稱做糝


謝謝??!

Hash:4d03d29f96a5931b80134bc7ec9f6f57e6dc3fcb

聲明:此文由 夢相隨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