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字的演變過程
中國人很早就對“王”有了敬畏和崇高的認識,在殷商甲骨文中,曾多次出現(xiàn)了“王”字,而且使用的頻率很高。王”字原是一把斧頭的輪廓。那時的大斧是兩面雙刃的,顯示了它的無所不能。于是它的斧口部分,就形成了“王”字上下部分的兩橫,斧柄則形成“王”字中部的一橫。經(jīng)過長期的演變和發(fā)展,“王”就成為古代隸書和今天楷書時的樣子。“王”字的原義是大斧,大斧既是劈山開路的工具,也是征戰(zhàn)殺戮的兵器,誰掌握大斧.誰便擁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誰就是 “王”,這也是祖先以大斧作為權(quán)力的象征的原因。王字三橫一豎,三橫代表天、地、人;一豎通天地人,這就是天地人都要管的”王”的不二學說。 在有關(guān)王字起源的諸說中,吳其昌先生曾提出“王字之本義,斧也”,其字亦斧之象形。林澐在《說王》一文中,進一步申述了此說,指出斧鉞在古代本是一種兵器,也是主要用于治軍的刑具,曾長期作為軍事統(tǒng)帥權(quán)的象征物,王的前身是軍事首長。 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館藏甲骨拓片中一王字作“□”,說明這一裝安鐏的斧鉞象形,告訴我們王字是由刃部朝下、□鐏橫置、正在執(zhí)行砍伐功能的斧鉞象形來表示的,即“只有執(zhí)行砍伐功能時的鉞,才能表示‘王’”,這亦即《韓非子》所謂“王者,能攻人者也。” 《爾雅?釋詁》曰:“王,君也”?!读鶗?故疑》:“王,有天下曰王。帝與王一也。周衰,列國皆僭號自王。秦有天下,遂自尊為皇帝。漢有天下,因秦制稱帝,封同姓為王,名始亂矣”。《書?洪范》:“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王字的本義為“光也”,乃“旺”之本字。甲骨文寫作大(佚三八六),大(粹一O二一),似火形,此取清代古文字學家之說,解作“火盛曰王,德盛亦曰王”。 因為“王”字使用的歷史很早,又與中華民族最早的文字同時出現(xiàn),因此,我找了一下中國最早的“王”和最早的姓“王”的人: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王”,當然應該是黃帝,他又是八百五十個氏族部落的首領(lǐng)、領(lǐng)袖和總統(tǒng),他這個“萬王之王”的頭銜,與我們今天所說的國王的“王”沒有本質(zhì)上的不同。 最早姓“王”的人呢?(也算是“王”姓的起源了吧) 據(jù)《莊子/逍遙游》記載:許由是帝堯的老師,堯欲將治理九州的重任托付于許由,而嚙缺又是許由的老師,嚙缺的老師是王倪。伏羲和黃帝都曾與王倪論道。王倪、嚙缺、許由,他們都是逍遙派,都是仙風道骨的長者。王倪與太原王氏的始祖太子晉王僑一樣,有點傳說中的人物那種特有的、很神秘的氣氛。如果傳說中的人可以被后人尊奉為始祖,王倪就可謂是中華王氏不爭的第一人了。 另一個較早出現(xiàn)在史籍中的王姓人,便是夏朝的冥子王亥,由于王亥的地位很高(夏王室的親王),史籍中多有提及。王亥的存在,證明了王室即為王氏之源的論點。王亥的世系清晰,為黃帝第三十七世(此前有學者傳為十世),夏王大禹的第七世孫。因為王亥的真實性沒有問題,他的身分又確實是“王”。所以,由王倪王亥來共同出任沒有爭議的,中華王氏的形式上的不同世代的第一人,應該不存在問題(法律上的第一人應是大禹、子契、后稷)。 而姬姓 王氏的第一人,則非周朝的始祖周太王、古公亶父王業(yè)莫屬
中國人很早就對“王”有了敬畏和崇高的認識,在殷商甲骨文中,曾多次出現(xiàn)了“王”字,而且使用的頻率很高。王”字原是一把斧頭的輪廓。那時的大斧是兩面雙刃的,顯示了它的無所不能。于是它的斧口部分,就形成了“王”字上下部分的兩橫,斧柄則形成“王”字中部的一橫。經(jīng)過長期的演變和發(fā)展,“王”就成為古代隸書和今天楷書時的樣子?!巴酢弊值脑x是大斧,大斧既是劈山開路的工具,也是征戰(zhàn)殺戮的兵器,誰掌握大斧.誰便擁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誰就是 “王”,這也是祖先以大斧作為權(quán)力的象征的原因。王字三橫一豎,三橫代表天、地、人;一豎通天地人,這就是天地人都要管的”王”的不二學說。
Hash:f7361739ae3eaf73ae81cb67c66ecb37eaa65860
聲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