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十大特色小吃

承德,是河北地級市,河北省政府批復(fù)確定的河北國際旅游城市。承德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703年清康熙修建避暑山莊,成為清王朝的第二個政治中心。承德的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中國十大風(fēng)景名勝,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也是國家首批世界文化遺產(chǎn)。承德傳統(tǒng)飲食文化繼承和發(fā)展了我國宮廷御膳,并且積累和發(fā)展地方民族食品。承德地方傳統(tǒng)風(fēng)味小吃歷史悠久且頗有名氣,200多年的發(fā)展,使承德小吃不僅保留了宮廷和各地小吃的精華,且吸取各民族小吃之長,形成了自己既豐富多彩又獨有的地方特色,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看承德的十大特色小吃。

1、駝油絲餅

“駝油絲餅”用面粉加鹽水和成面團,餳10分鐘,把面團放案板上,揉勻,用搟面杖搟成大片,涂抹上駝油,卷成卷條,條與條之間灑上花生油,然后盤成圓形,再輕搟成餅狀,把餅放燒熱的餅鐺中,餅鐺內(nèi)先擦一層花生油,待兩面烙成金黃色,至熟即成。吃時一般應(yīng)切開裝盤,香酥可口,色味俱佳。

2、麒麟蒸餃

麒麟蒸餃又稱驢肉蒸餃,是一道老少皆宜的地方特色小吃,以驢肉作餡,因麒麟身形似驢,故取名麒麟蒸餃。皮薄餡大,口感子香美。制作方法是先將肥瘦相間的驢肉剁碎后,加入韭菜、香菇及各種調(diào)味品,制成餡料,用面皮包成餃子在蒸鍋中蒸熟即可。麒麟蒸餃蛋白質(zhì)含量豐富,且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3、碗坨

承德的碗坨是用蕎麥面同豬血揉到一塊兒,加熱熬成粥糊狀,晾涼以后即成。食用時,將它切成薄薄的三角塊,在油鍋中煎透,盛入碗內(nèi),澆上芝麻醬、蒜汁、陳醋、鹽、味精等作料,用竹簽扎著吃。這與北京灌腸極為相似,只是原料不同。制作方法是:用蕎面、雜豆面(綠豆最好)各半(豆面也可適量少放點),配上少許五香粉花椒粉,? ??熬粥一樣熬熟,倒入碗內(nèi)晾成坨,而后打塊上鐺煎透,吃時放麻醬、蒜泥、醋等佐料。

4、絲糕

承德的絲糕是用小米粉﹑玉米粉或面粉等加水?dāng)嚢璋l(fā)酵后蒸成的松軟的食品。其松軟,香甜,孔多如蜂窩。是承德旅游的必備小吃,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啊。

5、油酥餑餑

承德制作油酥餑餑的歷史十分悠久。傳說康熙、乾隆及后世帝王每次來到避暑山莊,都要吃油酥餑餑。油酥餑餑以口感酥脆、松軟,多層著稱。油酥餑餑的做法有蒸、烙、烤、煮四種,有咸有甜,根據(jù)個人口味有不同的做法,不但是非常美味的主食,還是一份不錯的甜品

6、驢打滾

承德地區(qū)盛產(chǎn)黍米,承德叫黃米,性粘?!?a href='/xiaochi/2617' target=_blank>驢打滾”就是用黍米做成的一種大眾化小吃,在承德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驢打滾”是用黃米夾餡卷成的長卷,因卷下鋪黃豆面,吃時將長卷滾上豆面,樣子頗似驢兒打滾,因此得名。 “驢打滾”的原料有大黃米面、黃豆面、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紅絲和瓜仁。它的制作分為制坯、和餡、成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驢打滾”外層粘滿豆面,呈金黃色,豆香餡甜,入口綿軟,別具風(fēng)味,是老少皆宜的傳統(tǒng)風(fēng)味小吃。

7、荷葉餅

荷葉餅是河北承德市特色傳統(tǒng)面食荷葉餅采用上好面粉,用獨特的發(fā)酵工藝,蒸制的餅細膩潔白,造型優(yōu)美猶如荷葉,故稱荷葉餅。餅薄如紙,綿軟潔白,嚼之富有彈性,吃時卷上蔥、醬,另具風(fēng)味。宴席上也多用荷葉餅卷燒雞或烤鴨絲,再輔以甜面醬、蔥等食用。另外還可以加鹵雞蛋、鹵豆皮、鹵海帶、鹵香腸等。

8、撥御面

承德吃蕎麥的方法很多,最享盛譽的當(dāng)首推河北省隆化縣張三營鎮(zhèn)的撥御面。撥御面的原料有白蕎面、老雞湯、豬肉絲、榛蘑丁、木耳、鹽等。將煮好的面盛在碗內(nèi),澆上用老雞湯、豬肉絲、榛蘑丁、木耳、鹽做的鹵即可食用。

9、銀絲雜 面

銀絲雜面是一種用各種豆子面和制而成的面條,是承德民間傳統(tǒng)食品。銀絲面以“潔白如銀、面細如絲、柔軟滑爽、湯鮮味美”而著稱。如再加蓋蝦仁、肉絲,黃瓜絲則口味更佳。銀絲面的面條用上白粉來軋制,還要在10斤面粉中加入1.5斤蛋清,在軋面的過程中要比普通的面條多軋二道,使面條更筋道,最后用每寸有30個齒口的“面刀”來軋制出“白如雪、細如發(fā)、韌勁足、滑而爽”的銀絲面條來。

10、貓耳朵

筱面是承德壩上地區(qū)的主要糧食作物。承德的莜面制品有貓耳朵、螺絲轉(zhuǎn)、炒疙瘩、窩子等等。其中造型可愛的貓耳朵,以筱面為主料,加以菠菜、胡蘿卜、雞蛋等,并放入鹽、味精、白糖等調(diào)料,富含豐富的蛋白質(zhì)和多種微量元素。經(jīng)常食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環(huán),預(yù)防老年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

Hash:4e899ccac5ad5838c170be0fb8f6a16cb1cf9f18

聲明:此文由 中國傳統(tǒng)美食文化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