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世第

云山世第

江西省宜春市靖安縣仁首鄉(xiāng)棠港大隊牌樓趙家,村民稱之為“牌頭”,今存古建筑群,其核心部分為一個矩形的大院子,為云山世第。

云山世第是村子的中心,村子里的房屋圍繞著這座祠堂而建,形成了“四街八巷”。由于房屋密集,屋檐相靠,過去在街巷里行走,可以“晴天不見灰,雨天不濕鞋”。

在云山世第中,最古老的部分并不是處于中軸線上的祠堂建筑組群,而是處于北側的一路二進住宅建筑。村民稱北側的一路為“老屋”,都說是先建了老屋才建的祠堂。

根據相關專家調查結果顯示,老屋的建造時間的確早于祠堂,由此可知這是一個先建內部住宅、后建外部圍墻或圍屋的圍合式建筑群。

相傳,遷徙到這里的趙氏家族有三兄弟,牌樓村是其中一支。其他兩支,則分布在附近的云村和箭頭村,而牌樓村是最為興旺的一支。

有村民認為,牌樓趙家村的建造者為趙匡胤的后裔趙徵,云山世第的建造者也是趙徵。但是,村中的老人告訴記者,云山世第的建造者應該為趙瑺(趙徵的后人)。

云山世第圍墻內外現存眾多房屋的建造時間可以從古代一直排到近代、現代。雖然近代以來村民的改建和改造對這一古建筑群的原貌和完整性造成了很大破壞,但是其核心部位即中部的兩路二、三進主要建筑物,至今仍然保存得基本完整。

梁架造型與結構基本上是明代早期的,梁架為微弧月,明栿卻沒有髹飾。結構上明間里槽為抬梁減柱造,在前金柱的位置上用一根與大梁等徑的楣梁,架大梁于其上,于是減去了二根前金柱。大梁后部坐于后金柱頂上,上部以大坐斗與出要頭的準十字斗拱承托二梁、三梁。后金柱之間連以額枋,上設普柏枋,后檐柱與金柱間則以穿插枋相連。前檐柱上有額枋與普柏枋,以大坐斗承擔一條內彎翹中部,外面托住外檐檁,里面托住下金檁。大楣梁與前檐之間的聯系依賴于次間山面的大排穿斗架。圓檁皆用上下雙重,本地話中檁稱為“桁”,下檁稱為“梁”。明間兩扇抬梁架保留了一定的宋式大木作風格。

靖安縣工作人員表示:“前金檁下的楣梁減柱造和前檐下的內彎翹也使用了早期的大木作法。祠堂的柱礎都是木櫍矮覆盆八方座樣式,各個柱礎之間的形制也往往有微小的差異變化,可能是多次維修更換的結果,其風格造型代表的時代皆不出于明代洪武到永樂年間?!?/p>

門廳柱礎是此建筑群中年代最早也最重要的構件,與祠堂柱礎用花崗巖材料不同,此廳柱礎所用石料為豆青石,石質不僅細膩光滑,而且密度大、硬度高,特別耐用。造型為木櫍翹唇扁覆盆八方座,具有典型的早期特征,與此村始建于元代早期的結論完全吻合,有較高的文物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