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慰大田

宣慰大田

宣慰大田

過獅河畔,四楞山北的法那村,古時乃彝族聚居區(qū),與納雍縣城近在咫尺,僅旯旮河一水之隔,是邊遠(yuǎn)山區(qū)常見的那種高山壩子。四周丘陵起伏,林木蔥蘢,小橋流水,村落疏稀,居住著白、彝、漢等民族和穿青人的

400

多戶人家。這里有一片大田壩約

1300

多畝,中有大田一塊,面積

87

畝。這是納雍縣名勝古跡之一的宣慰大田。

田名宣慰,有其來歷。

今納雍樂治鎮(zhèn)楊家灣村,古彝語稱臥這,是明、清水西彝族安氏府第,距法那村

15

公里,

(

法那和糯客是宣慰府當(dāng)時支客的莊口

)

。明時的貴州宣慰使安貴榮、安萬銓;清時的水西宣慰使安坤都曾居住于此。傳說,那時宣慰府前有一棵大樹,聳入云霄,枝葉繁茂若華蓋。晴天樹冠覆蓋的陰影可達(dá)法那。樹下的油沙泥十分肥沃,適宜水稻種植。

清康熙三年

(

公元

1664

)

吳三桂進(jìn)軍水西,安坤于猴兒關(guān)、箐門口與之激戰(zhàn)后曾兵屯法那,為重振士氣,以壯軍威,遂下令命部眾從法那人接人地站成兩行,用撮箕來回傳遞,用了一天一夜的時間,將臥這宣慰府前大樹下的泥土運(yùn)至法那筑成一塊大田。

筑田初,有一重約

20

萬斤,形似陀螺的大石無法搬走,屬下向安坤請示,坤命準(zhǔn)備哨鞭,只一鞭就將這塊巨石從朱家小沖打人旯旮河。至今仍可找到遺跡。此石稱“大尖石”。

大田筑成,要栽一石二斗谷種,若用牛耕作,一頭最強(qiáng)壯的水牛一天最多只能繞田犁三犁,多犁即累死。

那時這些少數(shù)民族居住的地方還不會種水稻,只是撤播,收成不好。有一年夏天,稻子栽完,禾苗開始轉(zhuǎn)青時,有一頭水牛跑到大田中間去滾水弄壞秧子,成了個牛滾塘。之后,人們從幾面扯秧子來把它補(bǔ)上。秋收,牛滾塘里的稻子,收成大增,比撒播的好。從此,種稻才改撒播為移栽。耕作技術(shù)有了改進(jìn),加上田內(nèi)又是臥這運(yùn)來的油沙肥泥,大田年年獲得豐收。

因此田為水西人馬運(yùn)泥筑成,后人故稱“宣慰大田”。今法那田壩唯此田泥色與臥這泥色同。正是:“水西古跡傳萬代,彝家聲名播千秋”。

宣慰大田不僅是水西古跡,此處又是納雍三大景區(qū)之一的風(fēng)景點。

春初,田水清澈,宣慰大田恰如一面橢圓形大鏡。清風(fēng)徐來,田里微波泛起。入夏,禾苗成林。深夜。山村原野,一片清幽。

宣慰大田左側(cè)百米處,有座宣慰廟。那是康熙四年

(

公元

1665

)

水西戰(zhàn)爭平息,安坤陣亡后,鄉(xiāng)人感其德,聚眾籌資修建的。四季香火不斷。

宣慰廟,宮式建筑,占地

10

畝,用本地杉木營造,計五間,正中三間為正殿,左右兩邊為掛耳。分上下兩層,轉(zhuǎn)閣飛檐,青瓦、紅柱、黑壁、綠窗。

上層屋脊正中有寶葫蘆一個,左右用石灰塑,顏料涂畫兩條大龍。龍頭高昂,龍角直豎。龍身彎曲,龍尾高翹作脊尾。張牙舞爪,活靈活現(xiàn),稱“二龍搶寶”。

下層大門九扇,窗子九洞,取九九之意,均為木質(zhì)。門上雕有四大天王、八大金剛、龍、虎、獅、象等圖案,做工細(xì)膩,栩栩如生。窗子一色的漢紋。檐前有石獅子一對,高米許。抱粗的兩棵通天大柱,凳于石獅之上。謂“砥柱中流”。柱上“盤龍”,神采飛揚(yáng)。

正殿上層,供觀音及五百羅漢諸菩薩,并放置大鐘、大鼓;下層供安坤夫婦及四十八部土目塑像;廟門前有韋陀、金剛,手執(zhí)金鞭,守護(hù)廟宇,震懾諸邪。全廟神像近百尊,高者兩米以上,矮者身不盈尺,大小不等,油漆? ?金,雕刻精細(xì),工藝巧妙。

兩邊掛耳,左住和尚,右供云游僧、道寄宿,每年逢二、六、九月做廟會,鄉(xiāng)人云集,十分熱鬧。

正殿右側(cè)有長三間瓦蓋木房倉庫,廟周圍有苦竹林。左側(cè)為廟園,內(nèi)種各類蔬菜和奇花異草,有松柏、梧桐及紫荊樹。白鶴棲息于上。

大田靠背是轎子山、石牛角,與右下側(cè)的“龍頭山、龍心子、十八羅漢”連成一片,構(gòu)成一個神奇的傳說:古時候,烏蒙山上的烏撒草海內(nèi)住著一條孽龍。這孽障野心不小,聽說水西臥這山清水秀,田土肥沃,人民富庶,是一個魚米之鄉(xiāng),決定從草海遷來居住。此情,被住在法那背后黑龍洞中的小黑龍?zhí)街驊植莺D觚垊荽?,欲將其妹小英龍嫁之為妻以結(jié)其好。當(dāng)即召手下小青龍、小癩龍商議,說出自己的打算。小青龍、小癩龍認(rèn)為此計大妙。于是小黑龍便命小青龍和小癩龍備托盤裝珍珠十八顆,轎子三乘。一乘抬去接草海孽龍,一乘自己坐,另一乘抬它的妹妹小英龍。一切齊備,一行端著珍珠,抬起轎子。吹響牛角,前去迎接。剛好行至法那,正值草海孽龍被龍隱秀才所斬,龍頭斷在一邊,龍心抖落地上,血流如注。頓時,嚇得小黑龍等驚慌失措,十八顆珍珠拋落于地,三乘轎子放置在今王家寨鎮(zhèn)、老窯、路尾壩。石牛角也丟在老窯。它的妹妹小英龍因目睹草海孽龍慘死,婚事不成,愁眉不展,飲恨終日,常年立于轎子山側(cè),若訴若泣。龍頭山、轎子山、姑娘山、十八羅漢、石牛角、魚洞河等的得名蓋源于此。今為納雍的風(fēng)景點。

你若走到宣慰大田,環(huán)顧左右,四周景色更為壯觀。

遠(yuǎn)眺,斗篷箐、老鷹巖、得勝坡、解板箐等山脈,自然形成一個弧圈,儼若大海。圈內(nèi)群山起伏,狀如波濤,宣慰大田仿佛飄浮-之中。薄暮黃昏,紅霞遍布,大田正面遠(yuǎn)處的弧圈邊際,馬鬃嶺與高空恰似云山相接,巍峨雄偉。峰頂上的微波塔有如齊天大圣的“定海神針”,直刺穹蒼。

近觀,縣城

(

雍熙鎮(zhèn)

)

盡收眼底。雍熙公園的“動物山群”——龍山、虎山、獅山、象山、金猴、鷺鷥等,千姿百態(tài)。金秋,旯旮河內(nèi)的濃霧如巨蟒、長龍,橫亙于宣慰大田之前,吞云吐霧,向它頂禮膜拜。

入夜,雍熙鎮(zhèn)上的萬家燈火,照耀全城,光澤倒映于宣慰大田,恰似繁星墜落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