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鼎景區(qū)

寶鼎景區(qū)

寶鼎始建于唐代,盛于清咸豐年間,以其悠久豐厚的佛教文化聞名天下,寶鼎雄奇險峻的自然風光和悠遠厚重的佛教歷史文化、曾傾倒過歷代無數(shù)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銘石詩文和佳作名聯(lián)

吸引了大批川渝游客前來旅游觀光.朝山敬香。

寶鼎是華鎣山主峰之一,周圍群山拱衛(wèi),山形似鼎,故稱寶鼎。其海拔1590.8米,宛如巨人屹立于群山之巔,素有“東朝寶鼎,西朝峨嵋”之說,享有“山河俯瞰周千里,絕頂?shù)桥R眼界寬”之美譽,是我國八大佛教勝地之一。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建寺于山頂,名“瑞峰禪寺”,后改名“光明禪寺”,再改為“光明寺”,傳說是“普賢大士現(xiàn)身顯圣之地”。寶鼎風光秀美,神奇壯麗,“四絕”、“八景”,天下稱奇。歷代官宦信徒、墨客騷人,紛至沓來,燒香拜佛,虔誠祈禱,觀光獵奇,飽覽風光,留下不少詩詞歌賦,傳于后世,清代釋昌言主編的《華銀山志》就收錄了200多首(篇)。

寶鼎有“一腳踏四縣”之稱,山頂屬華鎣市,北東、東為鄰水縣,西為華鎣市,東南為重慶渝北區(qū),南為重慶合川市。從寶鼎西麓溪口上寶鼎,原有兩條路,一條經(jīng)東林寺、聽秋亭、土地廟、青龍嘴、木石居、女媧廟、伏虎寺、報恩寺、黃龍寺、白云庵、玉壁巖、歡喜坪至寶鼎;另一條經(jīng)聽秋亭、三百梯、崇福寺、經(jīng)樓堂、金粟山房、小獅子林、白云庵至寶鼎。從東麓登寶鼎也有兩條路,一條由鄰水經(jīng)碧云庵、恒興寺、敬佛庵、三圣寺、龍泉寺、南宗堂至寶鼎,另一條由江北廳(現(xiàn)重慶渝北區(qū))的大庵,萬佛堂、南宗堂至寶鼎。前山后山沿途原有39座寺廟,但多被毀壞,現(xiàn)正逐步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