澠池石佛寺石窟位于三門峽市澠池縣西北坡頭鄉(xiāng)王墳廟下村,距縣城約20公里。該石窟背靠紅砂巖崖壁,面對山澗水,山澗大致呈南北向。石窟中因主佛身高6米(合市制丈八),故當?shù)厝怂追Q丈八佛寺溝。
據(jù)清嘉慶版《澠池縣志》載:石佛寺建自唐,一名丈八佛寺,佛殿三間,中就石崖鐫成佛像,高丈八,像側(cè)刻大中二年立。左有石洞,深八尺寬八尺,石佛22尊,小佛像無數(shù)。坐西向東佛堂一間,前石橋一座,關帝、菩薩殿各一間,天王殿一間,左半崖石窟一孔,有成化、嘉靖笑丑重修碑。而民國版縣志纂修上官駿謨實地采訪調(diào)查,認為不是“唐大中二年”,應為“唐至德二載”。
唐大中二年(約公元848年),至德二載(約公元757年),前后相差90多年。據(jù)1985年專家考證,認定佛像為北齊(公元551年—公元557年)所建。北齊在隋前,就按北齊中期計算,又提前了近200年。
石佛寺石窟現(xiàn)存窟龕4個,其中3個在山澗西側(cè),1個在山澗東側(cè)。主佛坐西面東,經(jīng)千年風雨,此地質(zhì)結構為沙礫石層,大佛的佛面和左手嚴重風化。大佛右側(cè)有一小石窟,入內(nèi)可站立,面向窟口,兩臂可以左右伸直。石壁上百余尊大大小小的石佛,或人為破壞,或風化毀壞,大多數(shù)已殘缺不全。此外,大佛石壁的上方也有一個石窟,順梯子攀上去,可觀察石窟內(nèi)。據(jù)當?shù)厝酥v,此石窟為僧侶的住所,對面山巖上的石窟為僧侶們躲避土匪的避難所,可儲藏糧食。在石窟里,我們發(fā)現(xiàn)石巖上的石孔排列有序,估計這些石孔為當時修建石佛時所插的木楔,后木楔腐朽,便留下了這些石孔。2006年,該石佛寺石刻被公布為河南省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