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古城(茶陵南宋古城)

南宋古城(茶陵南宋古城)

湖南有句很有名的民間諺語:“茶陵的城墻,安仁的城隍”?!安枇甑某菈Α敝傅木褪遣枇甑哪纤喂懦?。如今,“安仁的城隍”已不存在,而茶陵南宋古城基本保存完好,是湖南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宋代石頭城。2001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保護文物。

茶陵南宋古城是南宋紹定五年(1232)筑成的。當時,湘南暴發(fā)農(nóng)民起義,義軍逼進茶陵。搞得湖南安撫使余嶸,茶陵縣令兼軍使劉子邁焦頭爛額。這成了他們的一塊心病。余嶸說:“衡郴兩邑二道之門戶,其地大以要,孰如茶陵?”于是,命劉子邁筑城。紹定四年(1231)動工,第二年竣工。歷經(jīng)幾個朝代的修建、擴建,規(guī)模擴大、設施完備。至清代,城墻周長擴大到場353米多,高6米,垛堞1200多個,城門和城門樓各6座,角樓4座,更樓22座,景樓1座,護城堤723米多。樓亭相望,垛堞相連,氣勢恢弳。

劉子邁在筑城前,請了不少風水先生多次選址,才選定這塊“風水寶地”。這里,南、東、北三面,米水環(huán)流;西郊是巍峨挺拔的云陽山。他為把城墻筑得固若金湯,頗費了一番心思。在米水沿岸“深基后壘”,墊松木,壘巨石為基腳,筑成護石堤。在城西傍城開挖護城河,南引米水導入,北流再匯米水。又“鑄鐵犀置江岸,以殺水勢”。形成了傍山為屏,憑江為險,以濠為塹,據(jù)城而守的軍事防御體系;同時形成了以堤護城,以城防洪,以濠泄洪,以犀示警的堤防體系。這是把軍事防御與堤防完美結(jié)合的杰作,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了“天時地利人合”的人文思想和封建官吏“守土安民”的理念。

站在古城上往遠處看,澄碧的米水環(huán)縈如帶,巍巍云陽山層峰疊翠,環(huán)城青山如黛,田疇鋪綠。形成和諧的大園林格局。

人們不得不嘆服古人的構(gòu)思之妙而不由吟誦明代江南才子解縉的《過茶陵》這首詩:“清江一曲弄晴暉,樹色山光綠染衣。正好垂綸尋酒伴,休官便買釣船歸”。

土地革命斗爭時期,工農(nóng)革命軍(工農(nóng)紅軍)九克茶陵城。根據(jù)毛澤東同志的指示,建立了井岡山革0據(jù)地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quán)——茶陵縣工農(nóng)兵政府,為武裝建政創(chuàng)造了光輝典范。毛澤東曾對美國著名作家埃德加.-稱:這是“中國第一個紅色政權(quán)”。因此,他對茶陵城有著濃厚的感情,38年后的1965年5月21日,他“千里來尋故地”,下塌茶陵城。這是他有解放后唯一的一次夜宿縣城。

走進古城的紫微門,沿著黃庭堅、徐霞客等歷史名人的足跡,漫步在古老的街道上,探尋南宋學宮,“四大學士祠”,元代全國三大道觀之一的青霞觀的遺跡,人們仿佛走進歷史,感受到濃濃的歷史文化氛圍。

茶陵在明清兩朝,先后出過劉三吾、李東陽、張治、彭維新等四大學士。因此有“一州形勝雄三楚,四相文章冠兩朝”之譽。其中李東陽創(chuàng)立的“茶陵詩派”,開明一代詩風而載于中國文學史。在茶陵,歷代出過122名進士,其中狀元、榜眼、會元各兩名。在這里,你會感受到硝煙消逝后的清新、寧靜。體會到綿綿的翰墨清香。

景點位置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縣解放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