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院

金相院

金相院

金相院始建于隋朝,原名“棲真寺”。五代后梁開平二年(即公元908年)僧人如默重建,據說因山上有“空蘭奇香”之異,便改寺名為“金相院”。金相院位于石獅市西南部靈秀山上,靈秀山海拔僅174米,雖不高峻,但因其山勢逶迤,丘陵起伏,林木蒼郁,山石崢嶸與泉州城東的靈山和晉江安海的靈源山,構成鼎足之勢,因而被人們稱為“泉州三靈”。山門處有一石牌坊,-“空門”,有柱聯:“凈地何須掃、空門不用關”,語含禪機令人一見脫俗。

如來佛祖創(chuàng)立佛教之后,后人因為對佛教典籍有著不同的理解,佛教內部又0為凈土宗、華嚴宗、律宗、禪宗等不同的宗派。凈土宗講究因果報應,世事輪回,按照它的觀點,金相院誕生至今應該已經經過了四次輪回。據說道光《晉江縣志》記載,金相院始建于隋代,五代開平二年,即公元908年,如默和尚進行過一次重建,原名棲真寺。《隆慶府志》記載:靈秀山“上有小巖,昔人結庵其側,海潮至則石潤,退則石燥,因名海潮庵”;(下劃線打字幕)《閩書》又載:“山舊有空相院”。據此可知金相院原名棲真寺,曾改名海潮庵,再易名空相院。此后,空相院屢毀屢修,到上個世紀二十年代,轉博和尚再次修復后便改名金相院一直延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