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學生聯(lián)合會舊址

福建學生聯(lián)合會舊址

福建學生聯(lián)合會舊址謝家祠位于福州市鼓樓區(qū)吉庇路北側60號(原22號)。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發(fā)一場聲勢浩大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偉大革命運動。當天下午,北大等13所大專院校3000多名學生在天安門反對北京軍政府與德國簽訂“二十一條”割讓山東給日本的--條約,北洋軍閥政府派出大批--逮捕學生,引起全國公憤。5月7日,為支持北京五四運動,福州各校學生8000余人在南校場(今五一廣場)舉行--,上街----,聲援北京學生--,高呼“懲辦賣--”“釋放被捕學生”“廢除二十一條”“-日貨”等口號。福建督軍李厚基派出軍隊、-上街制止,見到學生聲勢浩大,不敢鎮(zhèn)壓。

院校的學生們?yōu)榱藞猿珠L期斗爭,--結束后,成立福建學生聯(lián)合會,以吉庇路22號的謝家祠為“-”會址。并組織成立全閩學生日刊社和日貨調查部,前者以宣傳愛國主義思想和-日貨為中心,后者組織學生負責對城臺商行進行盤查,發(fā)現(xiàn)日貨予以凍結或銷毀,動員群眾拒絕日貨,取得重大成效。-開辦《學術周刊》和新民劇社,編演話劇,時稱文明戲,在鬧市演出,把福州反日--推向高潮,謝家祠成為反帝反封建的歷史見證。

謝家祠始建于明代,清至民國多次修建。1958年因擴路又有改建。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025平方米,建筑面積946平方米。前后四進,四面風火墻。前為淺面廳,兩房一廳。進青石框大門為主座。大門框精制,楣上一對青石門簪,明代規(guī)制,全市少有。主體建筑用材碩大,三面環(huán)廊,當中天井,全用條石鋪砌。

天井的左右兩旁各有一米多深溝,上廊為披榭。廳堂穿斗式木構架,雙坡頂,鞍式山墻,面闊五間,進深七柱,廳中屏門4扇隔前后廳,左右為前后廂房。青石柱礎,浮雕八駿馬、十二生肖等;后廳粉墻正中懸一“福”字,徑一米,四角繪蝙蝠。墻檐下灰塑“八仙過?!?、“雙獅戲球”等圖飾。一進西側有門可通花廳?;◤d小巧玲瓏,古為書齋。進隔墻為二進,清代規(guī)制,也是七柱三間排,天井中有水井,廊前兩側為披榭。三進,面闊三間,進深五柱,兩旁有墻弄。四進為花廳,三間排倒朝樓閣;古有假山、園林,今已圮。后墻與宮巷30號相鄰。祠內發(fā)現(xiàn)兩面“武魁”牌匾,其中一面上款“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巡撫福建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世襲一等輕車都尉鐘□音為”;下款“乾隆四十八年謝元斌立”。

清末林覺民等曾在此創(chuàng)辦閱報所,開啟民智。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國民黨閩侯縣黨部和《閩侯日報》社均設此。1930年12月11日,為紀念廣州暴-動-三周年,中共福州市黨團組織發(fā)動----至此,福州互濟會領導、共產黨員李光被捕,經營救無效,犧牲。黃展云創(chuàng)辦“營前模范村”時,也以此作為城內辦公地點。

1992年1月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代表性建筑掛牌保護,2005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來源:《福建省革命遺址通覽》《三坊七巷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