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格達沁古城

博格達沁古城

博格達沁古城又稱四十里城子,距離焉耆縣城12公里,是漢代焉耆國都員渠城。也是唐代焉耆都督府治所。

“博格達沁”維吾爾語意為高大宏偉之城。古城略呈長方形,周長3083米,占地6平方公里,與《大唐西域記》中“域周六七里”記載相符?,F(xiàn)存城垣平直、堅實,中下部夯土筑,基厚五六米,城墻上部有土坯垛堞。城墻厚2米, 殘高3.5米。城墻東南和西南有缺口,寬約10米,估計是兩處城門。古城中間有大土堆兩個,最大的周長143米,上覆蓋有紅燒土,并有紅方磚露出表現(xiàn);較小的土堆南面露出土坯壘砌的殘墻。兩個土堆估計是原城中主要建筑塌后的遺留物。城西北隅有一土堆高4米。離城半里還有一小城,已頹,周長約1.5公里,城中還有一個小城基,類似當時府級之屬,該城還配有護城河。博湖達沁古城周圍有許多防衛(wèi)建筑,當?shù)鼐用穹Q之為“黑訖達”,都是用巨型土坯壘砌的堡壘狀建筑。內有高臺、住房、外有圍墻。在“黑屹達”周圍發(fā)掘出一批漢唐疊壓古墓葬。從大量古城土實物推算,博格達沁古城歷時久遠,經漢、南北朝、隨唐而后衰落。遺址發(fā)掘的罐、瓶、盤、杯、燈、鍋等陶器屬北朝和隋唐遺物,銅鏡、包金鐵劍、金帶扣和裝飾品等屬漢代物品、另有“開元通寶”、“大歷元寶”、“建中通寶”等唐代錢幣和戒指等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