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峪古城

郭峪古城

AAAA級旅游景區(qū)

郭峪古城位于陽城縣北留鎮(zhèn)郭峪村,是太行山麓一座唐初建置的城堡。城堡依山傍水,城墻雄偉壯觀,城頭雉堞林立。城內豫樓高聳,古廟森嚴,官宅豪華,民居典雅,是中國鄉(xiāng)村獨具特色的古代建筑。占地面積17.9萬平方米,現存老獅院、小獅院、陳氏12宅、王家13院等明代民居40院1100間,是一座典型的城堡式村落?,F存古堡墻高12米,寬5米,長1400米,堞樓、城垛、城門、水門俱全,堡墻上開鑿有三層628眼藏兵洞,居住與防守功能兼而有之。城內古老的巷道以石條鋪就,曲徑通幽。巷道兩邊均聳立著兩層樓高的明代民宅。豫樓底層墻厚2米,設有石碾、石磨、水井等生活必備設施,通過石門暗洞,可進入兩條暗道分別通向城外。二層設有炮眼,三層以上均為住所。頂層墻厚0.8米,設有垛口和堞樓。

夏養(yǎng)山西(五)|中國民居瑰寶就在郭峪古城

夏養(yǎng)山西

在山西境內綿延數千里的黃河長城、太行山環(huán)環(huán)相扣,完美構成了山西邊界的圍合物,更以極其厚重的自然和人文歷史積累成為中華民族的三大豐碑。當前我省正舉全省之力,打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塊,加快構建山西文化旅游發(fā)展升級版?!跋酿B(yǎng)山西·太行旅游養(yǎng)生體驗季”的啟動,標志著我省康養(yǎng)旅游帶動、強勢塑造“康養(yǎng)山西品牌”全面展開,這是舉全省之力鍛造三大旅游板塊的重大舉措,也是山西旅游業(yè)實現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選擇?!包S河之魂在山西”“長城博覽在山西”“大美太行在山西”,晉城市作為夏養(yǎng)山西體驗地之一,在太行山的最南端,是山西通往中原的南大門,800里太行留給了晉城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和山水畫卷。作為國際花園城市和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如今的晉城正全力推進全域旅游建設,已初步形成了以皇城相府為代表的太行古堡景觀群;以王莽嶺為代表的太行山水景觀群;以炎帝陵、羊頭山為代表的始祖文化旅游區(qū);以司徒村、大陽鎮(zhèn)等為代表的鄉(xiāng)村旅游示范區(qū)。接下來請隨我們一起走進郭峪古城,漫步悠長的古巷,走訪寂靜的老院......

郭峪古城位于陽城縣北留鎮(zhèn)郭峪村,是太行山麓一座唐初建置的城堡。郭峪村歷史久遠,為郭氏家族所建,以姓氏命村名。郭峪始建村當在唐初。明朝時,郭峪為里,到了清朝,又稱鎮(zhèn)。民國六年(1917年)實行編村制,郭峪里改為郭峪村。城堡依山傍水,城墻雄偉壯觀,城頭雉堞林立。城內豫樓高聳,古廟森嚴,官宅豪華,民居典雅,是中國鄉(xiāng)村獨具特色的古代建筑。占地面積17.9萬平方米,現存老獅院、小獅院、陳氏12宅、王家13院等明代民居40院1100間,是一座典型的城堡式村落?,F存古堡墻高12米,寬5米,長1400米,堞樓、城垛、城門、水門俱全,堡墻上開鑿有三層628眼藏兵洞,居住與防守功能兼而有之。城內古老的巷道以石條鋪就,曲徑通幽。巷道兩邊均聳立著兩層樓高的明代民宅。豫樓底層墻厚2米,設有石碾、石磨、水井等生活必備設施,通過石門暗洞,可進入兩條暗道分別通向城外。二層設有炮眼,三層以上均為住所。頂層墻厚0.8米,設有垛口和堞樓。

郭峪古城內至今仍有村民居住,其原始的古城面貌也得以保存至今。進到城里,幽靜的街道和被歲月打磨得光滑而凸凹不平的青石板路延伸開去,幾百年前的古宅從身邊閃過,散坐在墻邊條石上打發(fā)下午時光的老人和婦女悠閑自得。一張張純樸的笑臉,折射出民風的純良、古村的遺風。城墻、城門、角樓、古屋、老街,濃郁的古風古韻撲面而來,那種超凡脫俗的原生態(tài)風貌,仿佛飛逝的時光在這兒趨緩了、放慢了。當你走街串巷地步入一個又一個古樸的院落時,仿佛和500年歲月鍛造的氣氛息息相融,每走一步都怦然心動……

郭峪古城別具特色的建筑風格及風土人情,吸引了很多影視劇組將此作為外景拍攝基地,《別拿豆包不當干糧》、《文化站長》等電影都曾在此拍攝。

.:

郭峪古城:城堡式村落的典范

沁河中游的太行峽谷之中,成片的古城堡群,沿沁河岸邊星羅棋布。在一長串的古城堡中,與皇城相府毗鄰的郭峪,就是一座保存完好、雄偉壯觀且功能齊備的鄉(xiāng)村古城——郭峪古城。

據悉,明末接連不斷的農民戰(zhàn)爭,導致國內動蕩不安。為求自保,郭峪先人在薊州巡撫張鵬云的倡導下,在豪商巨富王重新的帶領下,紛紛捐銀獻物,環(huán)繞郭峪大半個村落,建筑了一座雉堞高城。

盡管歷經四百多年滄桑,可郭峪至今仍是一座形制規(guī)模相對完整的古城。雄偉壯觀的古城墻內,四十多處明清古宅保存完好,既有牌樓聳立、豪華排場的官宦、商賈住宅,也有耕讀傳家的普通村民住宅。城內不僅具有古代城鎮(zhèn)式村落的各種附屬建筑:廟宇道觀、商號店鋪、書房私塾、作坊工廠,甚至還有專門召集村民聚會、發(fā)號施令的廣場——“申明亭”。

郭峪的城墻高三丈六尺,整12米,寬5.3米,城周1400米,城堞450個,有敵樓10座、窩鋪18個,轉角還建有木亭。城內面積17.9萬平方米,共有三門,東門為正門,名為景陽門,現已不存。北門拱辰門、西門永安門,目前都保存完好,幾乎沒有損毀。

“村”與“城”畢竟是有本質上的區(qū)別。這座城墻平均高度12米的古城,竟比北京故宮10米的城墻還高出近2米。郭峪人為何要修建城墻如此之高的城池?

郭峪城現存一通《郭谷修城碑記》碑刻。這通由明薊州巡撫張鵬云撰寫的碑文記載:明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數以萬計的明末農民起義軍圍攻郭峪村,鄉(xiāng)人寡不敵眾,慘遭屠殺。為避免村民屢遭不測,張鵬云建議修建城墻,富商王重新帶頭自捐白銀7000兩,鄉(xiāng)民踴躍捐獻,很快籌到白銀數萬兩,沒錢的以役代捐。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正月十七日開工修城到當年十一月十五日,也就不到十一個月時間,一座固若金湯的城池就建成了。

在郭峪城內行走發(fā)現,城中道路并不規(guī)則,多為交錯的狹窄胡同,地勢也有起有伏。除從東門入城的下街外,幾乎再難找出一條貫通東西南北的寬闊直行街道。而就在這些鱗次櫛比的街道胡同內,官宅民居交錯密布其中。

目前,郭峪城保存較好的明代民居有40院、房屋1100間,多以北方典型的“四大八小”格局的四合院為主。

能代表郭峪官宅的當首推陳廷敬祖宅“老獅院”。如今的皇城相府,是陳家另辟的新居,陳氏先輩就居住在這里。因陳家大門外的兩座石獅,于是得名“老獅院”。

高大門楣上的三層木制匾額上,書寫的陳家七代九個官員的官稱和姓名,從中可以看出當年的陳氏家族逝去的輝煌與榮耀。

在郭峪城內西北方向,一幢高聳的建筑“鶴立雞群”,那就是豫樓。原來,郭峪城池建好5年后,為加強防御,王重新又出資在城中央修建了這座“堡中堡”,并按照八卦之意,取名為“豫樓”,有逸豫、備豫及順以動的含義。

豫樓樓長15米,寬7.5米,高30米,上下共七層,底層墻厚2米,隨樓層遞高逐級遞縮,直至第七層時,墻厚縮為0.8米。讓人吃驚的是,豫樓內底層有地下暗道,分別通向王家十三院和城外。站在豫樓樓頂俯瞰,全城內外形勢“了如指掌”,如有戰(zhàn)事,這里就是全村的指揮調度中心??赡苁菍Ξ敃r的復雜形勢的周全考慮,戰(zhàn)時如若城門失守,豫樓就是保護城內人的第二道屏障。

城闕高高,古建星羅 | 中華民居之瑰寶——郭峪古城

郭峪古城罕見的窯洞式蜂窩城墻

Guoyu Ancient Castle

Featuring the rare cave-style honeycomb wall

古建專家譽為中國鄉(xiāng)村第一城

郭峪古城擁有中國北方罕見的窯洞式蜂窩城墻。城中豫樓設有小孔“望遠鏡”和令人稱道的生活設施。2006 年郭峪古建筑群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古建專家譽為“中國鄉(xiāng)村第一城”。

郭峪村地處陽城縣東,自古經濟繁榮,文風鼎盛。明清兩代,這個小村一共走出了 18 位舉人和 15 位進士,也出現了一門四進士的科舉世家,民居修建成一時之盛?,F仍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 40 院。院落門樓多呈高挑式,斗拱層疊,等級很高。中國著名文物專家羅哲文先生曾為郭峪親筆題詞:“中國民居之瑰寶,雉堞高城郭峪村”。

▼仰望城

明朝末年,郭峪已成為富甲一方的大鎮(zhèn),居民多達八千余人。以張鵬云和陳昌言為代表的兩大家族,官宦累世,門庭顯赫;以王重新為代表的富商巨賈,財力雄厚,聞名四方。富裕的郭峪古鎮(zhèn)又處于戰(zhàn)略要地,自然成了農民軍首選的獵取目標。

郭峪城堡晉城眾多的古堡中,年齡最小,修筑最晚,也因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郭峪城堡比皇城相府的河山樓晚修了三年。河山樓挽救了幾百人性命,而郭峪卻遭遇了四次血洗,三千人因此喪命。

▼豫樓高聳,雄踞城中

關于李自成農民軍攻打郭峪及修建城堡的過程,現存豫樓五層西墻的《煥宇變中自記》碑中,記載得十分詳細。該碑高約 60 厘米,寬約 203 厘米,為當時村中社首王重新所撰。

明崇禎五年(1632)七月十五日,農民軍分兩路向郭峪村襲來。鄉(xiāng)民借寨墻作掩護,用自制神槍火炮奮力還擊。然農民軍人多勢眾,將寨墻轟塌多處,鄉(xiāng)民只好退回寨中。農民軍乘勢將寨圍住,盡管“以吾村堅銳拒敵,現時人心似為可恃也。不意午后云霧迷漫,大雨淋漓,神槍火炮置之無用,人在房上站立不定,雖有智勇無所施矣。賊乘雨一擁前來,四面圍繞。一村人民,欲逃無門。以十分計之,逃出者僅僅一二分。馀有逃至山溝野地者,又被搜山賊搜出?!鞭r民軍將俘獲的鄉(xiāng)民集中一處,百般拷打,損人耳目,斷人手足,燒人肌膚。五天時間殺傷、燒死、縊梁投井餓死者達千余。金銀珠玉,罄搶一空。豬羊牛只,蠶食殆盡。家家戶戶無一物所存,無一物不毀。

同年十月初八日,農民軍再次進攻郭峪。鄉(xiāng)民們能逃則逃,不能逃的匆忙往煤窯中躲藏,結果“男婦一擁入窯,窯口窄小,踏死九十三口。上佛井則溝窯內亦如此,踏傷男婦五百余口”,情況凄慘。

▼看家樓閑時觀景,戰(zhàn)時示警

崇禎六年(1633)四月十六日,農民軍第三次進攻郭峪。進村后不見人之去向,以為奇跡。及搜見一二人,百般拷問,一一引至洞口,賊尚不敢入,先用布裹干草,內加硫磺,人言藏火于內,用繩懸在井口中,毒氣熏入洞內,人以中毒,昏迷氣絕。以至“北門外井洞計傷八十余口,館后井洞計傷數十人,崖上井洞計傷數十人,并吾村之藏于炭窯、礦洞者,共傷三百余人,苦絕者數家?!边@次農民軍劫走不少錢財。二十日,曹文詔領官軍七千,自周村發(fā)兵郭峪,分三路斬殺農民軍首級千余,以為得勝,退至周村慶功。不料農民軍又殺了個回馬槍,第四次打到郭峪,為郭峪遭洗劫中最慘痛的一次。四日中“殺死熏死尸骸滿地,天氣炎熱,臭氣難堪。即有一二未受害者,天降瘟癥,不拘男女大小,十傷八九?!苯俾雍蟮拇迕瘛盁o地可避,每日驚慌,晝不敢入戶造飯,腰懸米食;夜不敢解衣歇臥,頭枕干糧。觀山望火,無一刻安然?!惫逡黄虮种蟆?/p>

▼固若金湯的由來

劫后余生者積極行動起來,社首富商王重新捐銀7000兩,于崇禎八年(1635)正月開工修城,鄉(xiāng)民踴躍籌集白銀萬兩,無錢的以役代捐。不到十個月時間,郭峪城告竣。

▼城墻上城堞密布

建成后的郭峪城堡威武雄壯,固若金湯。城墻磚石建造,高 12 米,闊 5.3 米,城周 1400 米,城內面積 17.9 萬平方米。城堞 450 個,東、北、西城門 3 座,設有敵樓 13 座,窩鋪 18 座,東南城開高低水門兩個,城墻上置有城防鐵炮數十門。在內城墻上又增建 3 層 600 余眼窯洞,居住與防守功能兼而有之,郭峪城因此也被稱為“蜂窩城”。城的中心,有一座 30 多米的高樓,當地鄉(xiāng)民稱之為蜂窩柄。

▼堡內民居,比鄰而居

明崇禎十年(1637),農民軍又一次占據陽城南山。盡管局勢緊張,但此時郭峪人卻安穩(wěn)居于城中,“雖累年兇旱,未至大荒,衣食猶可粗足?!背菈χ?,可見一斑。從此,城內居民不論貴賤,比鄰而居,在城墻的保衛(wèi)下安居樂業(yè),繁衍后代。

五年后,上黨大旱,災民無數。王重新與社首們共同協商,并請風水先生“考極相方,爰宅厥中”,在村中高地上建起一座七層碉樓,稱為“豫樓”,取“豫則安,不豫則殆”之意?!皹强v二丈三尺,橫五間、四丈五尺”,樓基“深而堅,樓墻厚而固”。樓內戰(zhàn)守器械應有盡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樓內置有石碾、石磨、水井,有地道可通往城外。

豫樓可以說是皇城相府河山樓的翻版,但同時又做了局部改進。樓上開設有4 個火炮射口,設有專門的小孔“望遠鏡”,能清楚觀察百米以外大門口的一切動靜。它既加強了抵御外侵的工事,同時又用以工代賑的辦法,“以傭工養(yǎng)育饑民數百,為一方保安”。 豫樓雄居城中,登頂可瞭望方圓數十里,一旦戰(zhàn)火燃燒,這里既是指揮部,也是堡中堡。

▼恩進士院,恩科進士王維時舊居

侍郎寨建于明崇禎六年 (1633),其平面呈桃形,故得名昭桃寨,是村民為防御李自成農民軍侵擾而建。張爾素升任侍郎后 , 易名為侍郎寨。侍郎寨周長 600 米,總面積 9100 平方米,分設東、南、西三座寨門,門前均設炮臺。木牌樓門各有一對石獅守護,刻有“山水環(huán)繞”門額,更增其氣勢。寨內現存侍郎府主宅院、書房院、廚房院等院落六座。寨東有 100 多米寨墻還保留著原始的風貌。

張家大院是張鵬云的舊居,建于明天啟至崇禎年間(1621-1644),包括大宅、二宅、三宅、四宅、徐家院、廚房院、小姐院等多處院落,二門為牌樓式門樓。

恩進士院,王維時的舊居,建于清順治二年 (1645),包括“恩進士”的東西兩院和“光昭世澤”三個典型的四大八小四合院。院內有房屋 80 間。

老獅院為陳廷敬的祖居,因門前兩座威武石獅而名。由四座結構基本相同并相通的四合院組成,形似棋盤,故又名棋盤院,建于清康熙三年(1664)。院內共有房屋80間。高大宏偉的門樓,門楣上多達三層的木制匾額,被歲月沖刷成黑灰色的門柱與斗拱,書寫著陳氏家族過去的榮耀與滄桑。

▼九開大殿湯帝廟

下范家院建于清初,三進院落,有房屋 50 間。中間院落為典型的四合院,東西兩邊為偏院。

湯帝廟為九開間大殿,氣勢恢宏,莊重肅穆。廟內飛檐挑角的元代戲臺高達20余米,中國少有。湯帝廟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間 (1341-1368),考慮到廟宇對村子的護佑作用,特將廟址選在村西南的坡上,這里是整個村落的最高點。

徘徊于村內的古老街巷,走在青石鋪就的曲折小巷中,兩側聳立明代舊居和灰白色墻磚,折射出了古村數百年的歷史滄桑。

▼古老街巷,折射出古村數百年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