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浮山:近在咫尺卻又陌生的地質(zhì)與文化名山
安徽浮山,在安徽還是有些名氣的,說她與黃山、九華山、天柱山、齊云山、瑯琊山并列,為安徽歷史名山,我看主要是因為其有著獨特構(gòu)造的火山巖洞、歷史悠久的摩崖石刻以及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文化印記。再響亮的命名,也不及中國地層典命名的“浮山旋回”古火山遺跡的研究價值高貴;再錚亮的牌匾,也不會有“因棋說法”、“江南會勝”、“九帶遺蹤”其中一塊石刻的欣賞價值高昂!
浮山,古名浮渡山,位于皖中偏西南、長江北岸的白蕩湖濱,南距樅陽縣城36公里,因其"東西南北皆水匯"、"山浮水面水浮山"而得名。其地質(zhì)構(gòu)造罕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堪稱一座“天然火山地質(zhì)公園”。浮山擁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千百年來,文人墨客慕名而至,留下了大量文體各異,書法萬千的摩崖石刻,現(xiàn)存483塊,成為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
2017年9月16日,跟隨安慶廣播電視新周刊小記者團前往浮山采風游記。對于孩子們來說,仿佛沿途一切都是那樣的新鮮,登高遠眺的美景讓他們興奮不已,奇特的地貌更是引來他們的好奇心,導游的介紹只能是讓你走馬觀花,孩子們似乎并沒有在意這些,只顧和小伙伴間說著自己的悄悄話,有心事的孩子會拿起手機或相機記錄下一些新奇的景物,或拍下一張“到此一游”式的留影。
在孩子們面前,我算是爺爺級年紀的人了。可來到浮山,我儼然和他們一樣,眼前的一切也是新鮮的。在交通十分快捷的當今,可以說我所生活的城市距浮山風景區(qū)近在咫尺,可我卻是第一次踏上浮山的土地,走進這座林海文山。但心境卻是格外親切的,恍如來到了自己的“領地”。原因可能有三:浮山所在樅陽縣原本就是安慶市所轄地,桐城與樅陽又有著久遠的歷史淵源;關(guān)于浮山的文字和攝影美圖早已潛移默化地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根;浮山摩崖石刻的人文氣息是最適宜我的,也是我最為鐘情的地方。
浮山的山道雖不算崎嶇,也不算陡峭,但岔道較多,有些地段道況不夠理想,行的快了,還是有些吃力的,何況我一邊拍攝照片和視頻,一邊還要趕隊伍,好在我的腳力還可以,沒有被那些嘰嘰喳喳、一路嬉笑的孩子們給落下??刹灰】戳诉@些娃娃們,十幾里的山路、二個多小時走下來,沒有人喊累的!好幾次都跑的無影無蹤,是尋聲覓跡方才歸隊的。
話說回來,大部隊游覽確實很難把景點看得細致,更別說那些有著千年歷經(jīng)的摩崖石刻了,那些鐫刻于崖璧上的層疊連片的歷代石刻或鐵畫銀勾,或清瘦嚴謹,或豐潤飽滿,或端莊清秀,如不靜心揣摩、細心拜讀,怎能觀其精美之處,賞閱其中的絕妙之筆呢?!同樣,對于地理地質(zhì)愛好者來說,浮山的火山奇觀、奇石異洞,更具有吸引力,也必須駐足觀尋,近前端詳,才會更有收獲。由此看來,第一次走馬觀花式的游走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雖不能像浮山中學汪學勤老師那樣的獨步穿越、高懷攬勝地去拜讀浮山,起碼也努力去跟著歷史人文去觀浮山。
雖說是第一次游走于浮山,但自始至終浮山在我心中都是神圣的,她雖沒有名川峽谷、高原峻嶺那樣雄渾氣派,也沒有湖光如畫、林密叢深的幽靈秀美,但其淬火熔練、億年沉積的火山遺跡,跨越千年積淀下來的深厚歷史人文依然是魅力四射,美譽永恒!正如唐代詩人孟郊在游覽浮山后寫下的詩句那樣:“鬼斧何年開石室,人行此地作金聲。山中信是神仙宅,不羨繁華浪得名。”
當然,作為人文風景游覽勝地,作為國家級文保單位,景區(qū)里的文化遺存、保護設施、游覽配套等方面,還有需要進一步完善強化的地方,特別是地質(zhì)地貌、摩崖石刻容易受到自然或人為侵蝕的地方應當付出更多的保護努力。旅游開發(fā)的探索是必要的,但文物保護的責任是大于天的!期望浮山獨特的人文風采能夠為我們的后代永遠再現(xiàn)一幅幅獨具魅力的中華山水人文畫卷。
Hash:3ce30cb130f025e61e8fb5c124685c1f9b9716c4
聲明:此文由 云林書童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