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這座寺院因漢丞相張蒼而得名,三教同存一寺全國少見

2019年12月14日,江蘇蘇州,拍攝的張陵禪寺。張陵寺毀于六十年代中期,九十年代中期在張陵公園東恢復張陵寺,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后被吳縣市批準為佛教燒香點。2008年10月,登記為佛教固定處所。2014年張陵公園更名為張陵禪寺,并移交吳中區(qū)佛教協(xié)會管理,吳中區(qū)佛協(xié)委派明勝法師主持張陵禪寺工作。

張陵禪寺,俗稱張陵山,位于蘇州市吳中區(qū)甪直古鎮(zhèn)西南1.5公里處,相傳為漢丞相張蒼之墓。

50年代初,當地農民發(fā)掘出土玉鐲、玉器、玉瑗、玉管、穿孔玉爺和不少陶器,為崧澤、良渚文化時期的文物,證實張陵山當屬距今5500年左右的文化遺址。

及至1979年,省文管部門組織在陵區(qū)兩側清理出新石器時代墓葬11座,同時還清理出來東晉磚墓室5座,發(fā)掘出蜀青連崗文化類型與良渚文化類型遺址,距今有6000年。

張陵禪寺內尚有二十四孝宮、半月潭、西面廳、城隍廟。

園中半月潭是布衣天子沈萬山造的。當時,沈萬山是朱元璋很要好的朋友,并為朱元璋提供了很多財物。可是卻也因此惹來了殺身之禍。朱元璋想自己身為天子,因為沈萬三非常富有并且在民間樂善好施在民間竟有“布衣天子”之稱,便下令封海,斷了沈萬山的財路。這時山上的一位大師便對沈萬山說:“月滿則虧,水滿則溢。落葉一片,立奔三千里”并教他造了這個半月潭來化解殺身之禍,同時也警戒后人鋒芒不可太露。

由于歷史延續(xù)和當地風俗,寺院以佛教為主,兼顧儒教、道教,盡管三教同存一寺,但相處融洽水乳,相安無事,這里既有體現(xiàn)儒教的二十四孝宮,還有代表道教信仰的用以供奉守護城池之神的城隍廟,這在全國也屬少見。

張陵寺之所以能使三教同處并存于一寺,相安無事,和睦共處,也許是因為張蒼的人格兼具了三者正面的主旨精神,即儒教的仁愛天下、道教的天人合一和佛教的慈悲為懷。(李俊鋒 江蘇蘇州攝影 作者為知名文化傳媒人/高級攝影師/旅行攝影師/蘇州禁毒公益攝影師/新華通訊社、法新社、中新社、國務院新聞圖片辦公室、CFP、SIPA、光明日報、中國日報圖片網、IC photo、新華報業(yè)集團視覺中心、costfoto等特邀媒體攝影師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復制轉載。)

Hash:9b9be31045972c3e7609a725954357573f28e4e8

聲明:此文由 攝影紀實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