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薛河流域系統(tǒng)考古調(diào)查報告

基本信息:

編著:中國國家博物館田野考古研究中心 山東大學(xué)考古學(xué)系

出版社:科學(xué)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7月

版次:1

印刷時間:2016年7月

印次:1

ISBN:9787030495662

內(nèi)容簡介:

薛河流域是山東古遺址最為密度的地區(qū)之一,2010-2012年中國國家博物館與山東大學(xué)合作在此區(qū)域進(jìn)行了區(qū)域系統(tǒng)考古調(diào)查工作,共發(fā)現(xiàn)遺址和遺物分布區(qū)160余處。項目在田野調(diào)查和聚落研究中使用GPS定位、分區(qū)采集和Arcview軟件分析等手段,主要考察了本地區(qū)北辛文化時期至秦漢時期的宏觀聚落形態(tài)和變遷情況。大體而言,這一區(qū)域聚落發(fā)展的總趨勢為聚落數(shù)量不斷增多,分布范圍逐步擴(kuò)大,聚落規(guī)模逐漸增大,聚落間的分化逐漸明細(xì)。其具體可又以分為后李文化和北辛文化時期的萌發(fā)期,大汶口文化至商代的穩(wěn)定期和西周至秦漢時期的高速發(fā)展期三大階段。宏觀聚落變遷的整個過程以穩(wěn)定和繼承為主,突變始終居于次要地位。

目錄

第一章概論

第一節(jié)薛河流域及環(huán)境

一、地貌與河道變遷

二、氣候與資源

第二節(jié)歷史沿革

第三節(jié)棗滕地區(qū)的考古工作歷程

第四節(jié)項目緣起、工作進(jìn)程與方法、報告體例

一、項目緣起

二、工作過程

三、田野調(diào)查與資料整理的方法

四、報告圖文體例的說明

第二章遺址、遺物分布區(qū)和散點(diǎn)區(qū)

第一節(jié)概述

一、分布情況與保存現(xiàn)狀

二、采集遺物情況

第二節(jié)遺址和遺物分布區(qū)

一、橫嶺埠北遺址

二、海子西北遺物分布區(qū)

三、海子北遺物分布區(qū)

四、海子西南遺址

五、海子?xùn)|遺址

六、后臺遺址

七、東江遺址

八、龍?zhí)廖鬟z物分布區(qū)

九、龍?zhí)翓|遺物分布區(qū)

十、小巖頭西遺址

十一、大巖頭西北遺物分布區(qū)

十二、大巖頭遺址

十三、羊山東南遺物分布區(qū)

十四、莊里西北遺址

十五、莊里西南遺址

十六、西江南遺物分布區(qū)

十七、莊里南遺址

十八、前臺南遺址

十九、前臺東南遺物分布區(qū)

二十、西江西遺物分布區(qū)

二十一、羊山東北遺物分布區(qū)

二十二、宋屯東遺址

二十三、宋屯西遺物分布區(qū)

二十四、宋屯西南遺物分布區(qū)

二十五、小趙莊西遺物分布區(qū)

二十六、東南莊東南遺物分布區(qū)

二十七、西南莊西南遺物分布區(qū)

二十八、沈井東南遺物分布區(qū)

二十九、尚屯東北遺物分布區(qū)

三十、尚屯西遺物分布區(qū)

三十一、自莊西北遺址

三十二、王杭南遺址

三十三、羊莊西北遺址

三十四、史屯西遺物分布區(qū)

三十五、大北塘南遺址

三十六、民莊西南遺址

三十七、民莊南遺址

三十八、后沙馮西南遺址

三十九、后沙馮東南遺物分布區(qū)

四十、前沙馮西遺址

四十一、前沙馮東南遺址

四十二、前毛堌東北遺物分布區(qū)

四十三、孟莊北遺址

四十四、孟莊西遺址

四十五、孟莊東北遺址

四十六、東薛河北遺址

四十七、西薛河西遺址

四十八、于坡北遺物分布區(qū)

四十九、楊坡北遺物分布區(qū)

五十、東南王莊東北遺物分布區(qū)

五十一、大計河西遺址

五十二、前南宿遺址

五十三、大計河西南遺物分布區(qū)

五十四、朱屯南遺址

五十五、劉莊東南遺址

五十六、吳莊南遺物分布區(qū)

五十七、西集東北遺物分布區(qū)

五十八、西集東遺址

五十九、廟后東北遺址

六十、建新遺址

六十一、前伏西北遺物分布區(qū)

六十二、豹山東北遺址

六十三、范村東南遺址

六十四、常山東北遺物分布區(qū)

六十五、胡村遺址

六十六、杜家堂北遺址

六十七、洪村遺址

六十八、西辛莊西北遺址

六十九、格山東遺址

七十、陶山遺址

七十一、張莊東南遺址

七十二、張莊北遺址

七十三、張莊西南遺物分布區(qū)

七十四、高村北遺址

七十五、昌慮故城遺址

七十六、東南王莊南遺址

七十七、吳小莊南遺物分布區(qū)

七十八、新宅子西南遺址

七十九、西于南遺物分布區(qū)

八十、小王宮遺址

八十一、望河莊南遺址

八十二、小河?xùn)|北遺物分布區(qū)

八十三、三山遺址

八十四、高村西遺物分布區(qū)

八十五、東洪林南遺址

八十六、北辛東北遺址

八十七、北辛遺址

八十八、壩上西遺址

八十九、落風(fēng)山南遺址

九十、位莊西遺物分布區(qū)

九十一、東臺東北遺址

九十二、西臺西遺址

九十三、東萊東遺址

九十四、前采西南遺址

九十五、大韓村東遺址

九十六、大韓村西南遺址

九十七、中韓村西南遺物分布區(qū)

九十八、西公橋北遺址

九十九、東公橋東南遺物分布區(qū)

一○○、大康留東北遺址

一○一、小康留東遺址

一○二、西康留遺址

一○三、小康留西遺址

一○四,官橋西北遺址

一○五、太平莊南遺址

一○六、史莊北遺址

一○七、東周時期的西康留—北辛遺址

一○八、前管莊西遺址

一○九、北辛南遺址

一一○、劉村西遺物分布區(qū)

一一一、南辛東南遺址

一一二、大廟遺址

一一三、胡樓北遺址

一一四、柴胡店北遺址

一一五、柴胡店南遺址

一一六、后黃莊遺址

一一七、小石樓北遺址

一一八、小石樓東南遺址

一一九、沙崗東遺址

一二○、楊莊遺址

一二一、沙莊東南遺物分布區(qū)

一二二、后灣北遺物分布區(qū)

一二三、安上村遺物分布區(qū)

一二四、孔莊北遺址

一二五、奚村北遺物分布區(qū)

一二六、吳村北遺物分布區(qū)

二七、吳村南遺物分布區(qū)

一二八、后井亭東北遺址

一二九、后井亭西遺物分布區(qū)

一三○、西倉橋遺址

一三一、皇殿東北遺址

一三二、前掌大遺址

一三三、薛故城遺址

一三四、張莊西北遺址

一三五、楊倉西遺址

一三六、丁樓北遺物分布區(qū)

一三七、張汪東北遺物分布區(qū)

一三八、張汪西遺物分布區(qū)

一三九、前壩橋西遺址

一四○、張汪南遺址

一四一、陳樓東北遺址

一四二、安村北遺物分布區(qū)

一四三、杜村東遺址

一四四、年莊西遺物分布區(qū)

一四五、陶莊東北遺物分布區(qū)

一四六、楊橋遺物分布區(qū)

一四七、小于東遺物分布區(qū)

一四八、小辛莊北遺址

一四九、徐集北遺址

一五○、西官莊東南遺物分布區(qū)

一五一、辛莊遺址

一五二、坦山后西遺址

一五三、坦山后東遺址

一五四、王樓北遺物分布區(qū)

一五五、王樓東遺址

一五六、趙莊西遺址

一五七、四李莊北遺址

一五八、五所樓北遺址

一五九、王格莊南遺物分布區(qū)

一六○、段樓西北遺物分布區(qū)

六一、段樓東南遺址

一六二、淵子崖北遺物分布區(qū)

一六三、東邵橋西遺址

一六四、南閆樓遺址

第三節(jié)各時期遺址、遺物分布區(qū)與散點(diǎn)區(qū)的初步分析

一、后李文化時期

二、北辛文化時期

三、大汶口文化時期

四、龍山文化時期

五、岳石文化時期

六、商代時期

七、西周時期

八、東周時期

九、秦漢時期

……

第三章結(jié)論

附表

后記

Hash:361d3098acf3965e27747451cae0a876bb5e11b7

聲明:此文由 社科院考古所中國考古網(wǎng)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diǎn),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