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姓:源于禹州康城,距今約有3048年歷史

一、康姓來源

唐朝人林寶撰寫的《元和姓纂》所記載的“衛(wèi)康叔之后,以謚為氏?!逼渌戳饔校骸读簳た到k傳》所說的漢朝康居國康絢的后代“其后氏焉”、《隋書》“突厥有康姓”、《宋史》“避匡氏改為康姓”等。康叔應(yīng)為康姓始祖,源于禹州康城,距今約有3048年的歷史

《元和姓纂》

衛(wèi)康叔原稱康叔,名封,因周初始封于康而得名?!翱怠?,有“令民安樂”之意,他的庶子以康為姓,稱為康氏。

康叔是周文王的第九子,武王姬發(fā)的同母親弟。武王滅商之后,把商舊都封給紂王的兒子武庚(字祿父),以管殷商遺民。同時,武王又以殷都以東設(shè)衛(wèi)國,封給其弟管叔鮮;殷都以西設(shè)鄘國,封給其弟蔡叔度;殷都以北設(shè)邶國,封給其弟霍叔處,讓這三國來監(jiān)督殷商的武庚,稱為“三監(jiān)”。

周文王塑像

武王死后,他的兒子誦即位,就是周成王。因成王年幼,就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攝政。盡管周公旦“握發(fā)吐脯”一心輔佐成王,可管叔、蔡叔卻大為不滿。他們到處散布流言,說周公旦要謀害成王竊取王位。武庚乘機串通管叔、蔡叔,并聯(lián)合東夷的徐、奄、熊、薄姑、盈等方國部落造反。周公旦只得率師征討,用了整整三年時間才平息“三監(jiān)之亂”,殺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然后,周公旦建議成王在舊商都一帶建立衛(wèi)國,把康叔從康叔城(今禹州市康城)徙封到衛(wèi)國。

康叔從康叔城到了衛(wèi)國以后,按照周公的囑咐辦事,把衛(wèi)國治理得不錯,民眾擁護,國力強盛。周成王執(zhí)政后,封康叔為周朝掌管刑獄的司寇。

康姓尋源

康叔從禹州康城遷封到衛(wèi)國之后,人們就在他頭銜的前邊加了個“衛(wèi)”字,稱作“衛(wèi)康叔”,這在《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中有詳細的記載。并說,衛(wèi)康叔的子孫,有的以他原封邑康為姓,就是康姓。

但是,后來的史學(xué)家,尤其是研究姓氏的專家們,卻把康叔說成了謚號。如宋人鄧名世編撰的《古今姓氏書辯證》說:“康,出自姬姓,周文王子封為衛(wèi)侯,謚曰‘康叔’,支孫以謚為氏;或云康叔初食采于康,故謂之康叔,其地潁川康叔城是也。”

少康城于北魏孝明帝孝昌二年(524年)曾設(shè)康城縣,到唐貞觀三年(629年)被裁撤?!段簳た党强h》載:康城縣“有陽城關(guān)、箕山、許由隱窟、刑山、鄭子產(chǎn)墓”;《隋書·康城縣》載:“有箕山、偃月山、刑山、禹山、崤山”,說明當時的康城縣管轄著今登封市的東南部、東部,今禹州市的西南部、西部北部、東北部以及今新密市的南部、新鄭市東南部與今禹州市交界的廣大地區(qū)。

禹州少康城遺址

如今的康城,雖然早已沒了昔日古都少康城、封邑康叔城和康城縣城的輝煌,但是,具有古都風(fēng)范的康城人一直保持著夏、周文化的奮進精神和文明風(fēng)韻。進入康城,就會看到村西部南北長462米、東西寬312.7米,總面積144 467.4平方米的少康城殘垣地基和一段古城墻。還有少康點將臺、大禹功德臺,另有麟鳳坡、五樣石、少康教育下一代的文木垌以及飲馬槽等。

殘存的眾多碑記現(xiàn)已毀壞嚴重,而留在地下的文物卻比比皆是:距此只1.5公里的閆寨龍山文化遺址,面積5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厚度2.5米左右,1985年試掘出龍山文化中晚期房屋基礎(chǔ)遺址、窖穴、灰坑、墓葬遺跡,出土了大量精致的陶器和石器、骨器、碳化稻谷等遺物。

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存

特別是這里出土的一窖黑灰明亮的稻子炭化物,證明了當時這里不僅產(chǎn)粟麥秫,且產(chǎn)水稻。制作精美的秦磚漢瓦,20世紀50年代后期大量被用做砌水溝、砌墻壁的原料,至今仍俯拾即是。這就是康姓發(fā)源地禹州市順店鎮(zhèn)的少康城。它靜靜地躺在潁河之北、具茨山之南的沖積平原上。潁河支流龍?zhí)?/a>河和白沙水庫干渠在村東北交匯,往東南不遠便是王莽與劉秀交戰(zhàn)的古戰(zhàn)場陽關(guān)聚。

二、堂號與郡望

堂號:會稽堂、京兆堂。郡望:京兆郡、東平郡、會稽郡。

三、遷徙繁衍

康姓在得姓之前,因康叔由康至衛(wèi),并兼西周司寇,他的子孫自然首先在河南黃河兩岸以及陜西繁衍生息。漢朝時,河南康氏進入山西、河北,東播山東、江蘇,后由河北、山東進入內(nèi)蒙、東北。

康姓

到了晉朝,隴西一帶戰(zhàn)亂不斷,他們就遷到陜西藍田一帶定居。有個叫康因的康居人,曾任過前秦王符堅的太子詹事(掌管皇后、太子家事的官)??狄虻膬鹤咏锌的拢斶^河南尹。南朝宋永初中期(421年),率鄉(xiāng)族3000余眾進入今湖北襄陽峴南。

南朝宋為安置這批流民,特地在襄陽設(shè)立“華山藍田縣寄地”,并任命康穆?lián)?a href='/qinzhou6/' target=_blank>秦州(轄今甘肅、陜西、四川、青海等省部分縣市)、梁州(轄今陜西、四川、貴川等省部分縣市)刺史。

中國姓氏——群體遺傳和人口分布》

到南朝齊時,康穆的孫子康絢任華山太守,南朝梁時任司州(轄今河南省淮河以南,湖北省大洪山以東的部分縣市)刺史、衛(wèi)尉卿?!端鍟匪f的“突厥人有康姓”,原居河北、山西、甘肅、內(nèi)蒙的較多,后不斷南侵與漢人混合一部分。這時的河南康氏,已由河南、湖北、山東、江蘇移居浙、贛、兩廣、海南??傊?,到唐時期,康姓人已遍居全國各地,清初進入臺灣省。

康姓人移居海外始于三國時期。三國吳人康泰,是中國早期到國外旅行的先人之一。約在吳黃武五年(226年),他和朱應(yīng)出使扶南等國,經(jīng)歷和傳聞的國家有一百數(shù)十個,曾在扶南會見天竺使臣。而三國吳人康僧會(?~280年),祖居康居,世居天竺(今印度),因隨父經(jīng)商,移居交趾(今越南)。十多歲時,因其父母雙亡,便削發(fā)為僧。他好學(xué)博覽,通曉天文、讖緯之學(xué),尤嫻經(jīng)律,成為江南佛教的開創(chuàng)者。

《史記》

大批康姓人移居海外,還是唐朝以后的事。唐朝的對外擴張,南宋人的南逃海外,明朝航海業(yè)的發(fā)達,都促使康姓人隨華人移居亞洲諸國。清朝以來,西方列強頻頻入侵中國,外派、留學(xué)、經(jīng)商等交流活動以及販賣勞工,又促使康姓人隨華人移居海外,成為海外“六桂”的一部分。

據(jù)《中國姓氏·群體遺傳和人口分布》一書記載,康姓人在宋朝時大約有15萬人,約占當時全國人口的0.19%,排在姓氏的第85位。

明朝時康姓大約有16萬人,約占當時全國總?cè)丝诘?.17%,排在姓氏的第99位?,F(xiàn)代的康姓人已達336萬人,約占全國總?cè)丝诘?.28%,排在姓氏的第75位,主要分布在安徽、四川、陜西三省,大約占康姓總?cè)丝诘?4%,其次是甘肅、山東、河北三省,約占25%。

姓氏文化探源

在發(fā)源地今禹州市,康姓現(xiàn)在仍是大姓。全市以康姓命名的聚居村落有9個,大部分集中在禹州市西部康叔城附近,如康莊、康溝、康家門、大康莊、小康莊等等,而散居的康姓人在全市13個鄉(xiāng)、9個鎮(zhèn)、4個辦事處都有很多。康叔城里康姓人只有18人,全市有康姓人約7134人。

四、康姓名人

康姓在中華民族姓氏大家庭中占有重要位置,尤其是由少數(shù)民族演化來的康姓較多,為我國的民族大融合做出了貢獻。

康有為(1858-1927年),中國近代維新派領(lǐng)袖,后為?;蕰最I(lǐng)。原名祖治,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更生,廣東南海人,光緒進士,主張變法圖強,鼓吹變法維新,“百日維新”失敗后逃亡國外。

康有為畫像

康姓人繼承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tǒng),為創(chuàng)建華夏文明功績卓著,出現(xiàn)了許多彪炳史冊的歷史人物,僅收入《中國人名大辭典》的古代名人就有65人。康姓人古代著名文學(xué)家,占中國歷代文學(xué)家總數(shù)的0.13%,康姓著名醫(yī)學(xué)家,占中國歷代醫(yī)學(xué)家總數(shù)的0.14%。

Hash:493d86db0acd0047505e6234c13f811e5e1ab080

聲明:此文由 元文元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