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縣文化之旅第三彈——文海碧霞宮

來源:正萬的美篇

易縣南城司鄉(xiāng)文海東山頂奇峰古道旁有一廟宇,名曰天仙娘娘廟。奉祀天仙娘娘即道家碧霞元君,考之傳說,為東岳大帝之女。道教以為碧霞元君乃應九炁而生,受玉帝之命,證位天仙,統(tǒng)攝岳府,照查善惡之事。

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王錫爵《東岳碧霞宮碑》記載:“元君能為眾生造福如其愿,貧者愿富,疾者愿安,耕者愿歲,賈者愿息,祈生者愿年,未子者愿嗣,子為親愿,弟為兄愿,親戚交厚,靡不相交愿,而神亦靡誠弗應。”由此可知,碧霞元君在民眾的心理層面上簡直是有求必應,無所不能。其次,碧霞元君作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樂善好施的女神,更是讓勞苦大眾倍覺親切,從而愈加信賴她,一躍成為民眾心目中的慈母、圣母。每年的農(nóng)歷三月十五日是碧霞元君的生日,香客多來此祭拜以示慶賀。每年農(nóng)歷四月十八為祭祀日,巧的是今年的四月十八正好與母親節(jié)重合。

這是2010年端午那天我第一次登奇峰頂看到的娘娘廟。當?shù)匾匀率绞鍨閭鹘y(tǒng)廟會,香火不斷。

現(xiàn)在的天仙娘娘廟

庚子初夏,公歷五月九日,農(nóng)歷四月十七,碧霞元君祭祀日的前一天,恰逢雨后,“易縣文化之旅小組”剛好就把活動的第三站選在了這里,非有意為之,實為碰巧。 同游者:潘新宇、李國月、于軍、張悅國、馬廣宇、丁志剛、趙昆、馬強和我

或許是這個日子選的好吧,我們一登上山頂就看到一幅美麗壯觀的云海畫卷。

大家紛紛拿出手機對著群山拍照

我也趕緊取出無人機尋找更好的角度拍攝。按說我來這里已不下十次,但遇到云海還是第一次。因此也是激動的不得了。

奇峰,云海,古廟相得益彰,看上去頗有名山大川之貌。

明代詩人張新有詩專贊奇峰嶺:紫荊諸峰各有奇,此峰更奇知不知?……青天忽曳錦繡段,陸海錯出珊瑚枝。岡比蒼龍更偃蹇,橋非烏鵲何參差?……曠然遠覽安可及?茫乎浩劫何由推? 眼前的景象往往是當代人無法描述的,而我們古人的觀察和想象總是那么的細膩和浪漫。 我們也由此得知,早在五百年前的明代,奇峰嶺就已經(jīng)是文人雅士向往的旅游勝地了。

面對此景,我已是江郎才盡,只能是相機手機無人機齊上陣,做一個忠實記錄者而已。

我們的畫家肯定也不會錯過這個美好的機會,來一張寫生帶回家。

廟里有一統(tǒng)清順治年間的重修碑,碑文《重新奇峰頂娘娘廟碑記》為清官員李胤昌所撰,上面寫到:嶺在易州西北四十里,山迤演壁削,若障若屏,若蜿蜒然。……丙戌七月,余以閱關(guān)之役,因俾詞謁,見此殿宇荒涼,/廟貌莓苔,捐金計所以新之。 先說奇峰嶺的險要,再說奇峰古道的重要,再說重新廟宇的必要。因為和民間信仰的神有關(guān),所以李胤昌用了碑文將近三分之一的文字講說了為什么君子不把奉神看作異端的道理。 他是這么說的:夫神者/,聰明正直而一者也。一則上下四方,總屬一竅,叩之無不通也,無不應也,譬之人身四肢百骸,總屬一心,/故觸之無不覺也,無不知也。如是則宇宙之內(nèi),無不有也,無不為也,無有而有,無為而為,亦惟一之故也,/又何異焉!是故,人能一則精誠,精誠則玄通,玄通則風可以返日,可以回霜,可以憂大行,至堅之山可以/移也,君子弗以為異也。余亦謂土人奉祠維馨之意興,所以僥應于神之道,惟一而已矣。遂登之石為記。 他的這一番道理肯定不是說給平民百姓的,因為平民百姓是看不懂的,但是他對平民百姓奉祀神靈的做法給予了肯定。這也說明李胤昌本人并不迷信,而是從哲學角度理解這件事。

潘新宇老師為大家詳細講述了奇峰古道的地理形勢、關(guān)卡守衛(wèi)和戰(zhàn)略地位。

大家重走奇峰古道,欣賞奇峰嶺美麗的自然風光。

拍照

合影留念

太行奇觀——天然石桌

白臉山的背面郁郁蔥蔥的植被

流蘇,野山茶樹正是開花的季節(jié)

盛開的紅花

開紅花的黃蘆

奇峰如障亦如屏,西出關(guān)外嶺千重。曾有古道通榆塞,茶鹽商賈絡繹行。春來桃花擁古剎,夏至云海繞青峰。如今寂寞行人少,不聞暮鼓與晨鐘。

奇峰嶺,離縣城并不遠,但我們對她的了解并不多。還有很多地方值得進一步探索。 攝影撰文 于正萬

Hash:d313bf297d4d6cd1cc1d0b674bc190710c232c01

聲明:此文由 易水渡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