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仁:正月初八桑干河畔鄉(xiāng)村內拍到的喜慶壯觀影像!現場人山人海、氣氛熱烈...(圖文)

正月初八走進永寧寺

永寧寺是桑干河畔的一顆明珠,座落在懷仁城東南親和鄉(xiāng)南小寨村中央。西有懷應公路和大運高速公路,交通方便,進出自如。東靠大同機場,于恒山相連。南有應縣千年木塔。北鄰大同石佛群體。又處清涼寺山下,山上建有壯觀雄偉的清涼寺,四方相不互映照,真可謂佛門圣地,旅游美景。

有大清光緒石碑記載:“永寧寺……南向桑干如帶礪、氣象雄壯、似蓬似島,殿宇毅然連接恒山岳蜿蜒而來,東接龍山之秀,旁錦屏龍虎降伏,西達云崗之奇?!北舅卢F是市文物級保護單位。

據傳該寺建于元世祖忽必烈年間,當時此地有儀叛情況,有元帥前來平息,走到清河東畔,見水沏透明,飲用甜涼,下令在此安營扎寨。

有一日午夜前,一位哨士發(fā)覺東北方向白光熾燃,中有佛像慈祥端坐。即時笙管筲聲悠揚悅耳、歌聲四起。哨士火速告知元帥。元帥領眾將士起來察看,果不其然。只見半空燈火輝煌、熱鬧非凡,有一座宮殿明顯,中有一中古佛,兩邊菩薩、羅漢,下面有金童玉女起舞,音樂四起、美不勝言。約一個時辰此境漸漸消失。當時元帥令隨軍書案把此事記錄在冊,回朝后將此事此境呈稟皇上忽必烈。

次日世祖召文武大臣共議此事,都說古佛顯靈,光照十方是吉祥之兆。一定是江山永固、黎民安樂。另外這地方實為佛門圣地,并建議在此建造寺院,塑佛像供養(yǎng),以求佛慈悲恩慧、國泰民安。世祖聽后大悅,擬旨修建寺院并定名為“永寧寺”。經能工巧匠之修造,三年完工建成上、中、下三殿三院。上佛殿地基高于中、下二殿三米多,固顯的格外雄偉壯觀。當時上佛殿塑彌勒佛、中佛殿塑釋迦牟尼佛、下佛殿塑玉皇大帝。前有山門內護法殿塑哼哈二將站立兩旁,身材魁梧、盛氣凌人。

寺院建成后聞名遠近,香火旺盛,各方人士覺得這里是塊寶地,紛紛遷來居住,從此取名“南小寨”。起初是曹、郭、盧三大戶,后來發(fā)展很快,到現在有四十多姓人家,總人口三千多口。相傳先有永寧寺,后有南小寨。

改革開放以來,在國家政策扶持下,在縣、鄉(xiāng)、村各級領導的領導下,村民們團結一致、共同努力,現在建成一個名副其實、和諧文明、經濟繁榮、安居樂業(yè)的“南小寨村”。

自從永寧寺建成后,成為蒙古人朝拜五臺山必拜的三寶寺院,也成為中間休息的一站。據傳蒙人當時朝五臺時,多數人是走三步叩拜一頭。一直從蒙地拜到五臺山,中間在南小寨永寧寺休息用飯,蒙人對五臺山的佛菩薩非常尊敬,走時不管帶多少錢,回時全部布施于三寶殿?;丶視r就是五臺山的土也要包好帶回家一把,以做供養(yǎng)和保存,回家時非常歡喜,邊走邊歌舞。

永寧寺佛殿的建筑必竟是磚木結構,經千年的日曬風化,難免有部分損毀,因此不斷涌出各方善男信女,八方有志之士,臺前幕后的青、老年護法前來協助修繕。

據老年人傳說前后有七次大型修復,現只保存下三統(tǒng)石碑。其中最大的一統(tǒng)石碑是大清光緒廿九年歲次癸卯孟秋月中浣立石(重修永寧寺碑記并序)云:永寧寺,古人命名之,旨悠久安靜之意。光緒戊戌主任持僧覺恩。引攜村民五拾余人家捐款修復中佛殿。

民間取八字的讀音,將正月初八日演變成了敬八仙節(jié)。八仙即民間傳說中的李鐵拐、漢鐘離、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八位神仙。因其不畏強權,藐視富貴,經常深入民間,解危濟困,深受勞動人民喜歡。這一天,民間習慣備佳肴水果祭祀八仙。特別鳴謝懷仁市廣電新聞中心 于樹文站長攝影制作:連繼平

來 源:懷仁市 連繼平

Hash:a1cbd88aa4ed360d9b3b60a1ad80769bca9f0cb1

聲明:此文由 懷仁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