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是銅仁歷史的一抹紅色

像翩翩而來的小燕

追尋昔日的春光

像茁壯成長的小樹

追尋雨露和太陽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

而重游歷史上的革命圣地

是一種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禮

一片片鐫刻著紅色記憶的土地

請跟隨著團團的腳步

在生命里打上紅色印記

青春從此與眾不同

01

周逸群故居

周逸群烈士故居位于銅仁市區(qū)共同路12號,原街名大公館。周逸群故居座北朝南,呈四合大院,總占地面積1162平方米。清道光年間,周逸群祖父始建后樓兩幢。左樓上下各三間,周逸群烈士在此樓出生和結(jié)婚。右樓結(jié)構(gòu)與左樓基本相同。

周逸群烈士故居1984年于國慶修復陳列并對外開放,徐向前、廖漢生分別為故居大門和陳列室題寫了匾額,肖克將軍的題詞:"發(fā)揚周逸群烈士奮斗精神,開創(chuàng)梵凈山老區(qū)嶄新面貌”陳列于故居大門過道。1997年10月,烈士故居被命名為省政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周逸群,原名周立鳳,1896年生于貴州銅仁縣(現(xiàn)為銅仁市),祖籍湖北赤壁市新店鎮(zhèn)益陽橋。周逸群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優(yōu)秀黨員、杰出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馬克思主義宣傳家、活動家,共產(chǎn)黨軍隊的早期締造者之一,湘鄂西紅軍和蘇區(qū)創(chuàng)建人。1931年5月,周逸群由洞庭湖特區(qū)返回江北匯報工作,途經(jīng)湖南岳陽賈家涼亭時,遭國民黨軍伏擊,不幸壯烈犧牲,時年35歲。

2009年9月14日,周逸群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

02

1934年10月24日,紅二·六軍團會師于木黃,軍部設在木黃街上的水府宮內(nèi),兩軍領導人賀龍、肖克、夏曦、關向應、王震、任弼時等在此召開緊急會議,確定了兩軍團統(tǒng)一行動、統(tǒng)一指揮的方案。

紅二·六軍團會師后,建立了黔東特區(qū)革命根據(jù)地,孕育了紅二方面軍的誕生,為遵義會議的勝利召開以及紅軍長征的勝利譜寫了光輝篇章而載入中國革命史冊

“水府宮”建于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為二進高封火墻圍護對稱封閉式古建筑,坐西向東,現(xiàn)存建筑依次有牌樓式大門、戲樓、耳房、天井、正廳、后廳等建筑,占地面積887.2平方米,建筑面積579.5平方米。牌樓式大門通面闊13.9米,通高9.1米,為三重檐四柱三層磚石結(jié)構(gòu),門額豎書“水府宮”三字。一進為戲樓,石砌臺基,鼓形石柱礎,斗拱式葫蘆寶頂,琉璃瓦履面,前檐兩根雕獅,望柱為抱廈,卷棚為正方形藻井重疊呈蓮花狀,橫枋浮雕“空城計”等五幅歷史故事圖案,兩端飾浮雕龍頭相向。戲樓南北翼角高翹,飾云雷紋,周卷枝葉紋。1985年11月,貴州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貴州省委宣傳部將會師紀念館公布為“國防教育基地”。1997年貴州省委、省人民政府正式確定為“貴州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03

德江香溪紅色文化舊址

楓香溪紅色文化包括楓香溪會議會址、紅三軍軍部,政治部舊址,紅七師舊址、紅九師舊址,參謀部舊址、保密局舊址、軍部直屬警衛(wèi)排舊址、偵查科舊址、紅軍醫(yī)院舊址、兵工廠舊址、3處區(qū)革命委員會舊址、11處鄉(xiāng)蘇維埃舊址、馬池壩紅軍橋、烈士就義地、會議紀念碑、揚柳井賀龍釣魚處、賀龍演講臺等革命歷史遺跡。這些革命舊址大部分座落在清代時期的古寨中,多為豪宅、民居,極具土家特色。

1934年6月19日,紅三軍到達德江、沿河、印江三縣交界處的楓香溪。夏曦、賀龍、關向應在楓香溪主持召開了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會議,史稱“楓香溪會議”。會上,賀龍根據(jù)黔東人民高昂的斗志和各地軍閥紛爭不統(tǒng)一的局面,提出建立黔東革命根據(jù)地的主張。這一主張得到關向應的支持,夏曦鑒于一系列的挫折與失敗,也同意了賀龍的這一主張。

會上,還討論通過了恢復紅軍中黨、團組織與政治機關,重新登記黨、團員等問題。

當晚,部隊在黔陽宮(后改作學校)召開了團以上干部會議,由關向應傳達了中央分局三點決議:1、建立黔東蘇區(qū)(亦稱特區(qū))革命根據(jù)地;2、恢復紅軍中的黨、團組織和政治機關;3、派一批干部去做地方工作。中央分局的決議得到了與會干部的支持和擁護。

會后,部隊立即從各師和司令部抽調(diào)干部組成一支100多人的工作隊,經(jīng)過短期培訓,分赴沿河、德江、印江、松桃、酉陽等地區(qū),發(fā)動群眾建立蘇維埃政權(quán),進行土地革命,開展武裝斗爭,根據(jù)地迅速形成。

04

黔東特區(qū)革命委員會舊址,位于沿河土家族自治縣譙家鎮(zhèn)土地灣。距縣城56公里。1934年5月14日由賀龍、夏曦、關向應等率領的紅三軍從彭水城西烏江跨入黔東沿河,隨后以沿河土地灣為中心,建立了黔云貴高原上第一塊紅色革命根據(jù)地。孕育了紅二方面軍的誕生。至1934年11月28日紅二、六軍團黔東獨立師撤離,紅軍足跡踏遍沿河縣各鄉(xiāng)鎮(zhèn)。

賀龍元帥在回憶中說:“如果沒有這塊根據(jù)地,六軍團沒有目標可找,也找不到部隊,結(jié)果是不可想象的??梢哉f,沒有黔東特區(qū)革命根據(jù)地,就很難有后來的紅二方面軍,也就很難有后來的紅軍三大主力會師?!?/p>

在鄉(xiāng)區(qū)蘇維埃政權(quán)逐步建立擴大,群眾廣泛發(fā)動組織起來的基礎上,1934年7月21日至22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湘鄂川黔邊特區(qū)革命軍事委員會在沿河縣(今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第四區(qū)鉛廠壩(今譙家鎮(zhèn)鉛廠)的張家祠堂召開黔東第一次工農(nóng)兵蘇維埃代表大會。

參加這次大會的有沿河、德江、印江等縣選出的代表和紅軍代表135人,其中雇農(nóng)及手藝工人55人,貧農(nóng)25人,中農(nóng)8人,士兵4人,其他7人,小商4人,紅軍32人。大會首先選舉出由孫秀亮、秦育青等人組成的大會主席團。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書記、湘鄂川黔邊特區(qū)革命軍事委員會 主席夏曦主持。

紅三軍代表鐘子廷向大會致詞。紅三軍軍長賀龍在大會上介紹了黔東特區(qū)目前的形勢,贊揚了黔東革命斗爭的已有成就。

05

歐百川故居

在松桃縣城的世昌廣場上,有一人物雕塑,他就是我國著名北伐將領,“八·一起義”戰(zhàn)斗功臣、愛國主義人士——歐百川先生。為了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松桃苗族自治縣決定對歐百川故居進行修繕,并將其掛牌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歐百川故居位于松桃盤信鎮(zhèn)柳浦村柳浦寨中央,距松桃縣城26公里,景區(qū)公路連接迓大二級公路,入景區(qū)公路屬于三級油路,距渝懷鐵路(孟溪火車站)56公里。故居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陳列館,占地面積1648㎡,規(guī)劃建文物陳列室5個。另一部分修建歐百川小學,歐百川廣場,賀龍及歐百川雕塑等。這一愛國教育基地建成將成為全面展示松桃“紅色之魂,綠色之美,苗家之特”的旅游精粹。

06

曠繼勛故居位于思南縣安化街,占地800多平方米,1997年,按照原有建筑結(jié)構(gòu)而建,館名為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題寫,時任成都軍區(qū)司令員廖錫龍上將以及當時貴州省主要領導都有題詞。故居乃木質(zhì)結(jié)構(gòu),一正兩廂,呈馬蹄形,正房坐西朝東,復原展出曠繼勛青少年時代的生活情景,廂房展出烈士生平事跡。

曠繼勛歷任中國工農(nóng)紅軍四川第一路軍總指揮、紅六軍軍長、紅四軍軍長、紅二十五軍軍長、中共鄂豫皖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川陜省臨時革命委員會主席等職,是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的優(yōu)秀黨員,中國紅軍高級將領。曠繼勛1897年生于縣城安化街,其父母原本居住在曹土山寨,因從小家境貧寒,舉家遷到縣城靠賣藥為生。長大后,1916年入川軍賴心輝部當兵,歷任連長、營長及江防軍第二師第四旅旅長。1926年底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9年6月,根據(jù)中共四川省委決定,曠繼勛率領4000多官兵在四川蓮溪與遂寧邊界牛角溝宣布起義,樹起“中國工農(nóng)紅軍四川第一路軍”旗幟,建立了全國第一個紅色政權(quán)——蓬溪蘇維埃政權(quán):1932年12月,成立川陜省臨時革命委員會,被選為主席。1933年6月被張國燾秘密殺害于四川通江縣洪口場,年僅36歲。

2009年,全國“雙百”評選“英雄模范人物”,曠繼勛當選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為紀念曠繼勛將軍的豐功偉績,八一電影制片廠組織拍攝播出電影《曠繼勛蓬遂起義》。1999年,曠繼勛故居被貴州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校 審 | 張青松

編 輯 | 龍施豆

來 源 | 銅仁組工

Hash:426c44a89909192180c926768e351808b5e64d7c

聲明:此文由 銅青聲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