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高原上的宮城啟明——延安蘆山峁遺址

蘆山峁遺址位于延安寶塔區(qū)李渠鎮(zhèn)蘆山峁村,西臨延河,南臨延安新區(qū)。

蘆山峁與延安市區(qū)位置關系

解放前后這里已經出土過一些玉器,1981年,蘆山峁村的村民向當時的延安地區(qū)群眾藝術館送交九件玉器,連同隨后征集的玉器,共計23件。由此,蘆山峁遺址受到學界關注。

蘆山峁征集饕餮紋玉琮 蘆山峁征集玉牙璧

蘆山峁征集石俎刀

蘆山峁征集雙孔玉斧

1992年,蘆山峁遺址被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為營盤梁至蘆山峁段的主體山梁,面積約60萬平方米。

2014年開始,陜西考古研究院與延安市文物研究所聯(lián)合對蘆山峁遺址進行了調查鉆探,確認遺址面積超過200萬平方米,發(fā)現的遺跡有白灰面夯土墻體房址、灰坑、墓葬等,超過300處。最重要的發(fā)現是,在遺址核心區(qū)——“大山梁”的頂部鉆探確認了三座大型夯土臺基,每座臺基之上坐落著規(guī)劃有序的圍墻院落和建筑群,相當于三座獨立而有規(guī)劃、有聯(lián)系的夯土臺城。

2016年~2018年,我院與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延安市文物研究所組成聯(lián)合考古隊,在大營盤梁開展發(fā)掘工作,發(fā)掘及擴方面積近5000平方米。

蘆山峁營盤梁院落發(fā)掘現場

發(fā)掘確認,大營盤梁臺城的宏觀布局為四合院式兩進院落;始建年代為廟底溝二期晚期,與甘泉史家灣、襄汾陶寺遺址早期相當,陶器以單耳斝、雙耳斝、圜底甕、直壁缸等為代表;廢棄年代約為龍山時代末期,陶器以單把鬲、雙耳罐、粗麻點紋等要素為代表,與客省莊文化接近。大營盤梁人工臺地南北長約160米,東西寬約100米,是由坡狀山梁墊土夯筑而成,邊緣地帶墊土厚度大于5米,中心稍薄。臺城頂部建造有一座四合院式院落,四面有夯土圍墻,墻體殘高10~90厘米,地下基礎高度不小于60厘米,墻體頂部寬度150~200厘米。院墻內側規(guī)整地分布著廂房和門塾,門向均朝向院落中心。院落中部偏北分布著三座主建筑,坐北朝南,單個建筑面積均超過200平方米。主建筑將院落分隔為前庭和后庭。前庭中心有一條南北向大道連接南門巷道和主殿,是該院落的中心大道。在中心大道的兩側是低洼地,用于院落前庭排水。南圍墻外的巷道兩側是門外居住區(qū),應該是負責警備安全的外門塾區(qū)。再往南便是一片小型廣場,有來自院落圍墻外側的“環(huán)城路”通向山體前方的埡口,是營盤梁宮殿院落通向遺址南部馬家坬等地帶的主通道。環(huán)城路以外數米便是臺城南緣的人工夯土斷崖。大營盤梁臺城北側邊緣的人工夯土斷崖之外,是一片平坦的地帶,這里很可能是宮殿區(qū)外圍的北廣場及其相關禮制性設施,勘探資料顯示,這里似乎存在著貴族墓地的遺跡,亟待進一步發(fā)掘驗證。

在大型房址、院墻和廣場的夯土中,多處發(fā)現以豬下頜骨、玉器奠基的現象。在大型房址附近的堆積中,還發(fā)現有一定數量的筒瓦與槽型板瓦,個體超過100件。在門廊外側的墻體側面,發(fā)現有脫落的白灰墻皮,墻皮上繪制有黑紅色彩相間的壁畫,這一現象與石峁、后寨子峁等新石器時代城址的發(fā)現類似。

蘆山峁出土圜底甕

營盤梁院落北門祭祀坑出土大玉刀

整體觀察,龍山時代晚期至夏商周時期流行的都邑遺址,其宮城或宗廟建筑布局均與蘆山峁的大營盤梁宮殿院落布局十分接近,均呈現為嚴整的四合院式格局,它們之間很可能存在著非常密切的承襲關系,蘆山峁遺址似可被視為中國最早的宮城雛形,這對于研究中國聚落形態(tài)演變和早期禮制的發(fā)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發(fā)掘期間,國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和我院領導多次調研視察工作,并為蘆山峁遺址配備了考古工作集成平臺和考古工作大棚。

國家文物局宋新潮副局長視察蘆山峁考古工作

省文物局羅文利局長到蘆山峁調研

圖/文:馬明志

編 輯:王 沛、趙海晨

審 核:種建榮、曹 龍

Hash:724ab20a18dfefe60e42404fd29daba4445db246

聲明:此文由 考古陜西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