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于西南閨中的詩鄉(xiāng)秘境——可渡八景

【1】桃溪泛錦

宣威史志記述“可渡橋下游里許有‘飛泉噴雪’指的是桃溪泛錦”。當(dāng)?shù)匕傩辗Q之“清水溝”或“桃花溪”。此溝左側(cè)半巖30米處的巖石上有一山洞,洞里一股清泉直瀉溝底形成天然瀑布。每時只要有風(fēng)都能將瀑布吹散成小水珠滿天飛舞,像一片片雪花飄落下來,此景為飛泉噴雪一點不假。

這里的水不受外界影響,一年四季都是清水,五十年代前溝兩側(cè)的山坡上到處都是野桃樹,春暖桃花盛開時節(jié),春風(fēng)把桃花吹落在溝水中,水塘里形成花在水上漂,水在花中游的美景。有詩贊日:“仙景留何處,宛溫水月宮;蟠桃栽哪里?花片泛溪中。夾岸無紅樹,尋源有釣公;我疑斯間底,怕與武陵通?”“宛溫”是宣威漢朝時的縣名,這里瀑布下有一山洞像半個月亮,這就是詩中的“宛溫水月宮”。又有雍正六年撥貢鄒之嶧題詩贊:“‘十月再游桃花溪,木落山空此再游,探奇敢憚人山幽。巖頭霜凈藤蘿月,水底星月霹荔洲。世事過時皆是幻,吳生老此又焉求。不辭努力攀援上,直到靈源最盡頭?!边€有摩崖石刻,傳說徐霞客題:“桃花流水出自人間,云影苔痕自成歲月?!?/p>

現(xiàn)代人張懷禮題詩:“桃花與我暫分緣,勝景依然止無邊,疲倦虛虛石上躺,逸神爽爽夢催眠,巖頭降下龍宮女,間底按摩世外男,待得春風(fēng)芳玉體,在來勝景賞紅顏。

【十月再游桃花溪,木落山空此再游,探奇敢憚人山幽。巖頭霜凈藤蘿月,水底星月霹荔洲。世事過時皆是幻,吳生老此又焉求。不辭努力攀援上,直到靈源最盡頭?!?/p> 【2】翠屏積雪

“可渡山水堪一絕,萬丈懸崖如刀切?!贝淦翈r,當(dāng)?shù)?a href='/laobaixing/' target=_blank>老百姓叫老白巖。位于可渡河北岸,從西到東綿延15里,多為沙巖。巖面筆直,寸土不生.巖上長滿灌木叢,灌木藤蔓把這此巖石遮住,白色的砂巖從枝中葉中露出,像白雪堆在樹枝上。綠色為翠屏,白色為積雪,十分壯觀。過往客人為此而叫絕。宣威八景中是這樣贊翠屏積雪的:瑞雪西山積,千秋滿翠屏:履冰棲署殿,煙霧靄雪亭;仰止銀花白,遙看草色青;世人皆醉賞,我且獨為醒。清朝文官隆三寶題詩一首:“屏列橋西翠色繞,巖花落盡雪花飄;幽巖不附春風(fēng)熱,幾度經(jīng)春雪未消?!?/p>

【3】飛虹竚鶴

“飛虹竚鶴”位于可渡河北的翠屏巖半山腰。是保存完整的一組摩崖石刻,四字組合為印章形,字約1-2米見方,無落款不知是何人手筆,傳說是諸葛亮所題,也有說是明嘉靖年間宣威御史繆文龍與狀元楊升庵相遇時所題,無考。古人在這里觸景生情,有靜景也有動景。動景是:詩人來此恰逢雨后河畔有彩虹,兩岸河邊有丹頂鶴駐足停留覓食,故而題“飛虹竚鶴”。靜景是:寫可渡河南北兩岸的山川北岸翠屏巖從西向東綿延就像彩虹架在北盤江上,南岸群山起伏,以安蛋坡為主峰向西向東各為一支鶴的翅膀,營盤坡、諸葛大營像鶴身,獅子頭、得勝坡相連至大橋,像鶴的頭和嘴,炮臺的山梁至船邊向鶴腳,整體一看恰似仙鶴駐落可渡河畔,因而題“飛虹竚鶴”。在這里“飛虹竚鶴”與北岸的可渡古驛站、得勝坡遙遙相望,古驛道從村里穿過,驛道聚落一字展開,層次分明,上可見“山高水長,水流云在”的摩崖石刻。,下可見河對岸的可渡關(guān)北關(guān)門、古渡口、船邊,遠看諸葛大營、可渡炮臺。走在古驛道上再走進接官亭乘涼,彎彎的可渡河水,河邊楊柳依依,看山村美景,賞江山勝跡,別有情趣。有詩贊日:“鐵畫銀鉤神鬼驚,矗天拔地力千均;箭橫虎嘯將軍志,筆落兔奔丞相情;水環(huán)九曲飄日月,山高百丈定乾坤,金戈羽扇今安在,飛虹竚鶴可渡春”。

【4】諸葛大營

諸葛大營位于可渡河北岸,有一山頭居高臨下,周圍長五百米左右,傳說是諸葛亮領(lǐng)兵在這里駐扎。歷史記載公元225年,諸葛亮三路大軍征南,東路軍馬忠,西路軍諸葛亮,中路軍李恢。這里的驛道為中大路,因此,征南時從中大路進軍的是中路軍李恢的大軍,這里的諸葛大營實為李恢大軍的營地。當(dāng)?shù)匕傩諅髡f這里原是土城墻,現(xiàn)在已不復(fù)存在,但這里確實可稱軍事要地。三軍會師曲靖七擒孟獲后史書記述:“班師回朝,取道滇東北”。在大定府志、威寧縣志中也有相關(guān)的記述,諸葛亮回師時確實走的是這條線路。如今這里已是田園風(fēng)光,但它與歷史事件密切相關(guān)。實為三國時征南的戰(zhàn)場遺址。明清時期也有古人留言、留詩記述。諸葛大營的地名延用至今。

張光貴題“諸葛大營”:

丞相當(dāng)年眾所崇,

名言至論憫丹忠。

而今區(qū)畫成荒壘,

應(yīng)識英雄淚眼空。

三顧英雄祀典崇,

橋頭風(fēng)雨泣弧忠。

平蠻已見無窮策,

只有吞吳恨未終。

【5】苦竹盤根

苦竹盤根位于可渡河北舊城西城門外300米左右的驛道線上,這里是當(dāng)年古驛道的必經(jīng)之地,五十年代前還建有歇涼亭。

這里有個大石頭,遠看像和尚頭,六十年代前石頭的根部長滿蘆葦圍住石頭,后來由于人為的破壞,如今只剩下一些弱小的蘆葦了。所稱的苦竹盤根就是蘆葦將石頭的根部纏繞。這個石頭很有些派頭,多少年來不知有多少男女小孩來拜祭它,帶著供品、香火、紙錢祭奠以后以石頭為名取名字,像什么:石寶、石玉、石財、石妹、石花、石睿、石蘭等都是這個石頭的干兒子、干女。因而與石頭相關(guān)的神話傳說故事流傳甚廣。

【6】雪花蓋頂

雪花蓋頂就是可渡橋頭的一片老白巖,也就是清朝文官吳三寶寫詩贊的:“屏列橋西翠色繞,巖花落盡雪花飄;幽巖不附春風(fēng)熱,幾度經(jīng)春雪未消?!边@篇大面積的白巖為砂巖,寸土不生,筆直且向前傾,生于巖端上面有一些氧化的白色沙粒,當(dāng)?shù)乩习傩战兴岬\。風(fēng)一吹便從高處落下來。

因而景名為“雪花蓋頂”,它與“翠屏積雪”構(gòu)成一體,又獨為八景之一。

【7】葆圓洞天

“葆圓洞天”“張口洞”都同屬一景,位于舊城西城門外的巖端,當(dāng)?shù)乩习傩諅髡f:“這里可惜被寺廟占了,不然是一觀大地,是活龍口?!彼Q張口洞是因皆動像張開的大嘴,洞分三層,上層是佛像座,二層是燒香拜佛的地方,底層是寺廟的保管室,也可供人居住。皆寺內(nèi)有佛像二十一尊,道教佛教、儒教三教合一。建于明末清初,常年香火不滅,廟會十幾次,最熱鬧的是三月三,有上萬人云集這里,從三月初一至初三香客不斷,寺內(nèi)常有男女居士管理,每年也能籌集到一些公德錢。近年來IEI城成立了佛教小組,負責(zé)管理一些經(jīng)濟來往、道路維修、增設(shè)附屬建筑。與寺廟構(gòu)成一景的還有千年古樹,。它是當(dāng)?shù)乩习傩盏?a href='/fengshui/' target=_blank>風(fēng)水樹,長在險峻之處枝繁葉茂,自下視之像月亮上的梭羅樹,也是可渡的一大景觀,千年古樹與萬年大佛相稱。

有詩贊日:“一樹擋四風(fēng),一廟鎮(zhèn)九龍;年年風(fēng)雨順,滇黔貫長虹?!?/p> 【8】烏龍鉆箐

“烏龍鉆箐”位于舊城東城門外的古驛道頂端云貴交界處。這里五十年代前有茂密的樹林,夏秋時節(jié)河谷里的大霧河罩散時都要從這里上天散去。遠看像一條灰黑色的臥龍從這里的樹叢里鉆過去,因而為八景之一。“烏龍鉆箐”除此之外,這里還建有寺廟叫“觀音堂”也叫觀音廟,每年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會期善男信女、云貴兩省的香客都很多,這里是云南古驛道的盡頭,是貴州古驛道的起點,驛道蜿蜒曲折,盤旋于此,往來于驛道上的官商艱辛萬分,離鄉(xiāng)之情、別鄉(xiāng)之念,難以言表。這里有古驛道上的暫住亭,可供幾十人歇息、乘涼、喝水。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感慨的詩句,清朝文官朱光鼎題:“南望六詔于云表,北顧萬里人君門?!边@里還有一個碑林,在暫住亭碑上這樣描述:“可渡,彈丸巖邑,南通六詔,北達三巴,東連金筑,行旅冠裳,絡(luò)繹輻輳,孔道也”。另有一塊碑上有這樣的記述:“從來成大業(yè)者,必有大德,有實事者,必有實績,功之所在乃德之所在也……”這里也有“披云崖”等多處摩崖石刻。大定府志記述:“可渡河北岸半山有寺,寺中李道士渝茗款客,且言嘉慶五年(1800)修寺,宣威貢生鄒薇撰文勒石,題日:暫住亭往來登躡者勞頓之余迄可小憩,此中大有佳處。

題暫住亭(黃宅中)

幽棲恰羨道人閑,

卜筑丹崖碧嶂間。

蘚壁捫碑看姓字,

茶煙揚榻憩禪關(guān)。

亭如侯館能留客,

石似高僧不出山。

且住為住忙底事,

坐看飛鶴帶運還。

Hash:9a56a410f7703b3cf520eefd7754ba45e5e2a6ac

聲明:此文由 宣威讀本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