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東鞏古山寨 探幽尋古好去處

南漳縣境內有古山寨1000多座,其中有名字的山寨500多座,保存完好的390座,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16座,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座,張家寨是其中之一,國務院以國發(fā)(2013)13號文件核定公布的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忠義寨始建于距今218年前的“清嘉慶二年”,因住戶基本都姓閻,所以又名閻家寨。游覽時發(fā)現其后山正在修建棧道,似有開發(fā)的跡象。經向同行的南漳旅游局副局長求證,忠義寨已交由三特公司與4A級景區(qū)春秋寨連成一片開發(fā)利用。

2015年5月中旬,晴空萬里,天藍水綠,萬山蔥蘢,正是游山玩水的好天氣。我們一行五人請寨下住家人張老師帶路,由東鞏鎮(zhèn)出發(fā),沿250省道向杜溪溝進發(fā)。行約4.5公里,左邊一個村道口豎有一塊“張家寨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碑牌,從這里進入杜溪溝。

行進約4公里左右,到達張老師的老宅屋場,這是一幢三間土墻青瓦古民居,青青翠竹和茂密樹木將房屋圍成圈椅狀,真正一處風水寶地!門楣上“忠厚傳家”四個古樸敦厚的大字映入眼簾,顯示出家學淵源、家風純樸。張老師說,這是他爺爺的爺爺手書上去的,有一百年多年了,前幾年,他加了墨,才照樣醒目。他手一指,“看,張家寨就在我老屋的背后山上,村里百分之六十的人家都姓張,老輩人說張家寨是俺張姓家族修的呢!正是張家寨的庇護,我家才得以百年傳承”。

我們從張家老屋右側開始上山,爬上一段約500米的緩坡后,進入石坎路,坡突然陡起來,這里便進入了山寨的要道。一塊塊條石鋪成的路,基本完好,曲曲折折伸向山頂,踩在上面穩(wěn)穩(wěn)當當。

來到距離寨門約20米處,一殘碑橫臥路邊,碑頭“紫云樓”字跡清晰,猜測為山寨的名頭,應該是寨門的門楣。過紫云樓約5米左右進入城門(東門),景象赫然入目:從西往東,山脊上石屋一間連一間,起伏連綿,錯落有致,婉婉延延約300米直達山腳。中間一條廊道,將寨內石屋分為南城和北城。多間房的屋面墻、過橋、門楣均保存完好。隔三間五,有哨樓和門樓。寨頭和寨尾均有兩層城樓。

一進寨門,北城距門檻約1.5米高處有一棟非常大氣和霸氣的石屋給人以震憾。房屋由底到頂用清一色很規(guī)整的條石砌成,約30平方米左右,門及四面石墻保存完好,墻壁平整干凈。屋內有一平米見方的石座正對屋門,疑似像座。屋前有一斷碑,查看為功德碑,密密麻麻的人名中,張姓居多,分列在“杜溪溝”、“捉馬溝”下面,記載著善捐數目,落款日期為“清嘉慶拾捌年歲次癸酉孟夏吉日”,推論該石屋修建于清朝嘉慶末年,即公元1814年6月。張老師介紹,這座房屋是關帝廟,可能是張家寨最早的建筑。

順道前走約百米,右側又一房屋如雞群鶴立,氣勢不凡。門楣上石刻“坐以待清”四個大字,旁邊刻有“咸豐丁已年仲春吉旦”字樣,似為議事廳之類建筑。從標記的年份看,該屋于清朝咸豐年間,即公元1857年2月初一立牌,距今已157年了?!白源濉钡囊馑加袃煞N推測:一種是表示此房屋是用來解決山寨居住過程中的矛盾糾紛或判斷對錯、是非的地方,另一種是因為當時白蓮教等匪患禍亂,此寨堅固不可摧,人們在這里緊守,等待清軍平息戰(zhàn)亂一統天下。究竟作何理解,由歷史學家去考證吧。

再往前約百米,一座城門巍然屹立,便是西門。二層城樓,中有翁城,約3米厚的城門形成一條狹長的門洞甬道。門上有石刻“險賽函關”四個大字,左邊標記有“同治壬戌仲秋”“玉燕堂題”字樣,右邊標記有“××(看不清楚)城外,城內乃用武之地,外姓人等不準居住”字樣。從標記推斷,西門樓于清同治年間、即公元1862年8月前即已建成,距今153年。從“外姓人等不準居住”的標記斷定,此寨為家族山寨。從東門至西門標記的年份看,該山寨前后修建了50多年。

西門,即后寨門。其間的建筑是個翁城,由此看來山寨的防御功能還是很有講究的。出西門,有一平地,據說是當年的練兵場或閱兵場,有一小路直通山頂。佇立山腰,全貌盡收眼底:寨房在刀脊上婉延,兩邊懸崖峭壁高達千仞,東西兩頭城門高聳,站在高高的瞭望哨上,四面動靜一覽無余。前面有溪水環(huán)繞,兩邊是兩條狹長的山溝,對面群山層巒疊障,地勢極其險要,真乃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記得有網友探訪記錄:“從西往東數,左側(北城)有石屋36間,右側(南城)有石屋30間。左右側依山就勢而建的房屋大多殘缺不全,在灌木叢中已無可辨認,估計有30—40間”。我們站在山腰目測,南城房屋從上往下,依山分層擺布,二層以下大多在茂密的灌木叢中若隱若現。到底有幾層?有多少間?在張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找到了下路口,劈開荊棘往下探尋,看到房屋從上到下至少建有五層,50間往上。

雖是走馬觀花式的游覽,大家卻深深地感受了先人的偉大。但此寨為什么是張家寨而不是李家寨王家寨?根據在哪里?家族修建如此宏大的山寨是做什么用的?帶著疑問,我們終于在關帝廟前下面的荊棘叢里找到一塊完好的記事碑。碑上布滿青苔,大家拿出僅剩的水,慢慢淋洗,看清碑文分兩段表述,大部分清楚可辨認。但終不能明白全部意思。經了解,東鞏鎮(zhèn)宣傳委員葉經房有碑文的柘片。

解讀葉委員傳來的碑文,上段碑文大意是:

四面都是山,而此山最為險峻獨特。前環(huán)溪水背靠孤峰,左右兩邊溝壑夾繞,使此山盤曲突兀,崖磴嵯峨,有峭壁插天之勢。

到了嘉慶丙辰年(1814年)后,白蓮教作亂,人們在此避亂,修建城堡(山寨)以防侵擾。因見此山崚磳峻峭,有如神工鬼斧之不可測,因而又取名為神峰。在山頭修建關帝廟,關公神像威嚴顯赫,香火十分旺盛,居然成為一座名山!雖然白蓮教匪猖獗,經常是連營十多里,但終究不敢正目覬覦此山寨,堅固的山寨令百姓壯膽使賊寇膽寒。后來,戰(zhàn)亂平熄了,烽火不點了,有威望的鄉(xiāng)老擔心關帝廟和城樓因年久失修破敗了,此寨保障生靈的功勞被埋沒失傳了,就請工匠重新修繕,竣工后做了此記載。因是以記之。敞亭癢生周耀宗撰。

時隔一周,我們再次踏訪東鞏鎮(zhèn)上泉坪村的杜溪溝,這次跟我們同行的除了上周來的幾個外,還有襄陽市最大的戶外組織:襄陽自游人的三十幾名群友。南漳縣旅游局副局長吳越、東鞏鎮(zhèn)宣傳委員葉經房以及東鞏鎮(zhèn)已退休的副鎮(zhèn)長劉孝國聞訊趕來給我們當向導。這次的行程上午踏訪張家寨,下午踏訪忠義寨。

站在張家寨東門樓頂向東北方向眺望,在對面山脈的一個山巔,另一座古山寨巍然屹立,這就是忠義寨,高高的寨墻依山婉延,寨門清晰可見。老副鎮(zhèn)長劉孝國說,東鞏鎮(zhèn)已查明的75座古山寨中忠義寨是一個典型的家族古山寨,查看寨屋文字記載,住戶基本都姓閻,所以我們叫它閻家寨。

從張家寨回走約2公里過小河上山,約一個小時半到達忠義寨寨門。寨門上方有一石匾,石刻有“忠義寨”三個繁體大字,是寨名,旁邊注有“皇清嘉慶二年”,表明忠義寨修建于清朝嘉慶初年,即公元1798年,距今218年。

進得寨來,寨墻依山圍成橢園形,沿墻通道呈梯級一至三層不等,以方便行走。上百間石屋呈斜坡分層擺布,墻體大多保存比較完好。大部分房屋都石刻有屋主姓名和修建年代,基本為閻姓,且大都與信姓結親,修建于清咸豐初年至同治初年。而這段時間白蓮教猖獗,修建山寨主要用于躲避戰(zhàn)亂防匪患。

從石屋的面積、門檻、門框、門楣及所居位置,可以判斷出當時居住戶的貧富程度和地位。富有或者有地位的家庭大多居于中間位置,層高面積大,門框、過橋、門楣為整塊石板,有門櫈、門檻,有的還有房屋命名,猜測為族長居住?,F留存有4棟房屋的命名,分別是:“來孚于休”、“遠上寒山石徑斜”、“詒謀長垂”、松苞竹茂”。其中一棟房有三層進深,氣勢不凡,標明為進士房。地位低的人住的房屋大部分為單層單間、面積小。

從寨墻外望,南北兩面崖壁千丈,崖下一條寬闊的河流將山寨三面環(huán)抱,潭深水碧,天然屏障使忠義寨堅若磐石不可摧。

看那寨下:一幅五彩斑斕、不見首尾的山水畫在兩山之間舒展,那就是“天上人間”上泉坪。上泉坪呈U字形環(huán)繞寨腳,像一條寬寬的彩帶婀婀娜娜向遠方飄灑。垅垅田地棋盤般平整,泛著黃的、青的、橘的、褐的色。茅坪河似一條銀色玉帶彎彎繞繞從坪中間劃過,將棋盤分成“楚河漢界”。一排排一幢幢民居,被青山掩映,碧水環(huán)抱,白的墻,紅青相間的瓦,似五彩棋子灑落棋盤。好一泒田園風光,叫人驚嘆不已!

圖\襄陽天下烏鴉文\福曉

Hash:41b6e4213da1d04a0e59368742034732bd24c383

聲明:此文由 樂途旅游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